《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六)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六)

1.笔试题满分为100分。

2.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4.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

A.进行政治宣传 B.服务社会生活

C.提供文化娱乐 D.传播新闻信息

2.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

3.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 )。

A.比较简单,完整性强 B.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C.反映本质,变动性小 D.虽是信号,却能证实

4.关于“匿名消息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尽量使用匿名的消息来源

B.在报道中解释匿名消息源的背景

C.对消息源要求匿名的确切原因,应当作合理的评估与判断

D.必须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应做到:至少有一名编审人员知道匿名消息源的真实身份

5.各类新闻事业公开承认的共同原则是( )。

A.党性原则 B.群众性原则

C.真实性原则 D.指导性原则

6.新闻价值要素中“接近性”的全面含义指的是( )。

A.地理和心理的接近 B.心理和利益的接近

C.利益和地理的接近 D.地理、利益和心理的接近

7.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 )。

A.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B.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D.北平广播电台

8.“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9.国家广电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向社会公布的《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提出案件报道不应影响司法公正和法律判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报道公开审理的案件,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B.案件判决前,不作定罪、定性报道

C.不针对法庭审判活动进行暗访

D.案件判决前,对明显的犯罪事实做媒介审判

10.摄像机镜头向下倾斜拍摄,这样的拍摄角度是( )。

A.平角 B.俯角 C.仰角 D.正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关于新闻报道的“本质真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所谓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B.并非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要做到反映事物的本质

C.新闻报道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D.新闻报道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的、宏观上和本质上的把握

12.下列新闻实践活动中,( )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则与工作方法的统一。

A.追寻事件真相时主要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式采访

B.结合新闻价值、工作需要和社会效果安排报纸的头版头条

C.带着主题去采访,应付交差了事

D.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

13.新闻舆论监督从监督主体看,主要是( )。

A.新闻传媒代表公众舆论对社会实行监督

B.党和政府借助新闻传媒对社会实行监督

C.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对社会实行监督

D.新闻传媒代表党和政府对社会实行监督

E.新闻传媒对自身的监督

14.从不同角度设置议题,掌控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我们必须抓住一些关键方面关键节点,包括( )。

A.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外传播的首要议题

B.聚焦彰显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优越性的重大实践

C.着力报道全球聚焦的中国事务

D.积极回应国际社会“认知错位”的关键问题

15.下列新闻报道用语不当的有( )。

A.农民工小偷 B.教授罪犯

C.贪官妻子 D.工人兄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17.新闻工作者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征有哪些?

18.新闻工作者的自媒体行为如何避免与单位及职业身份产生利益冲突?

19.简要谈谈艺术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的关系。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36分)

20.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就不能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21.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22.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在日益丧失。

五、论述题(本题24分)

2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