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十)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十)

1.笔试题满分为100分。

2.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4.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新闻事业是( )的产物。

A.阶级斗争 B.生产斗争

C.社会需要 D.科技进步

2.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 )。

A.新闻需求的程度 B.信息需求的程度

C.文化需求的程度 D.社会需求的程度

3.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完全真实,还要力求做到( )。

A.相对真实 B.绝对真实

C.本质真实 D.逻辑合理

4.关于新闻中的引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供引语的来源及背景

B.不对原始消息作任何夸大、缩小或“合理添加”

C.可以适当编造引语

D.如需变动引语,应符合消息来源的原意

5.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

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

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

6.在2009年11月9日,( )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进行重新修订并颁布,对推动新闻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A.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B.新闻出版总署

C.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7.下列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行为不属于兼职的是( )。

A.在某文化公司有股份

B.在某房地产公司从事业务咨询

C.主持同学的婚庆典礼

D.自己开设茶楼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违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是( )。

A.娱乐新闻 B.虚假报道

C.侵权新闻 D.有偿新闻

9.从传播的视角,以下不属于新型媒体的是( )。

A.移动媒体 B.户外新媒体

C.楼宇电视 D.车载移动电视

10.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做旋转运动进行拍摄的是( )。

A.推镜头 B.拉镜头

C.摇镜头 D.移动镜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2009年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第三条“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中提出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 )。

A.真实 B.准确

C.全面 D.客观

12.由电视摄录系统记录的一段连续的动态影像流程称为一个镜头,它是电视语言的基本( ),相当于词语中的词汇。

A.修辞单元 B.叙事单元

C.表意单元 D.抒情单元

13.新闻报道中,消息源应( )。

A.尽可能模糊报道的消息来源

B.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中使用“真实再现”手法时,不必在画面上标注

C.有两个以上的消息来源相互印证

D.对核心事实反复验证

14.坚持政治家办报是( )。

A.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B.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实现经济效益的要求

C.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D.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15.新闻舆论监督从监督主体看,主要是( )。

A.新闻传媒代表公众舆论对社会实行监督

B.党和政府借助新闻传媒对社会实行监督

C.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对社会实行监督

D.新闻传媒代表党和政府对社会实行监督

E.新闻传媒对自身的监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简述“中央厨房”的含义。

17.媒体融合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18.记者的新闻敏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19.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主要有哪些功能?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36分)

20.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意味着文艺创作和评论可以自由而不受限制。

21.舆论不能命令人们的行为,因此,舆论不能产生社会控制的作用。

22.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所以,一部好的作品,应该只注重社会效益。

五、论述题(本题24分)

23.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