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感”十足,能抓准今日热点

1.“网感”十足,能抓准今日热点




本节要点:

◇什么是“网感”?

◇怎样培养“网感”?


我们来看两则新媒体编辑招聘广告。


A公司的资深新媒体编辑招聘消息

岗位职责:

(1)负责新媒体的方案策划、创意、执行;

(2)策划并制订线上活动、创意方案;

(3)负责创意后的文字编写,提升用户数量及黏性;

(4)对其他编辑的创意思路进行指导及培养。


职位要求:

(1)本科学历,新闻类、汉语言类专业;


(2)具备5年以上文化、传媒、旅游行业工作经验; 

(3)能完成各类文稿、方案、报告等的撰写工作。


B公司的新媒体编辑招聘消息

工作职责:

(1)负责新媒体内容的采编、维护、推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收集用户反馈,分析用户行为及需求; 

(2)广泛关注标杆性公众号,维护和拓展同类自媒体关系网络; 

(3)分析同行业微博、微信内容结构及话题热点,调研目标用户群体的喜好,在此基础上定位客户需求及喜好; 

(4)跟踪推广效果,分析数据并反馈; 

(5)新媒体内容运营相关工作。


任职资格: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 

(2)熟悉微信公众号编辑与运维规则,具备文案采编、组织、整理和撰写能力,为受众策划与提供有传播性的内容; 

(3)运营过微信公众账号或微博账号者优先,优先考虑有运营商业类、财经类、管理类、主题娱乐、儿童娱乐、体育等方向经验者;

(4)有媒体记者工作经验,在业内发表过相关文章或有案例者优先。


由这两则招聘广告可知,企业对新媒体编辑(即运营者)的要求都是综合性的,特别强调应聘者必须对用户需求和同类新媒体平台非常熟悉。能做到这点的运营者会被业内评价为“有良好的网感”。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行业高度排斥没有“网感”的人。

“网感”是一个很难给出精确定义的网络用语,但你完全可以领会其精神。有的人随口说一句话就能意外地催生一个新的网络热词,有的人随手转发一位网友的微博就能引发全民热议,有的人总是能从每天的无数话题中找出那个最有炒作价值的话题。

这些都是“网感”好的表现。而绝大多数网友(包括新媒体运营者)努力去推广一个新名词、一篇新文章、一个新视频,都未必能让自己的朋友圈积极响应。这就是“网感”不佳的表现。

新媒体运营者需要制造热门话题,带动一大群社交媒体与你一起互动,共同增长人气,把影响力传入你粉丝的粉丝的朋友圈,形成裂变式传播。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网感”。

因为各类用户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并不一致,所以没有“网感”的运营者根本无法捕捉大众兴趣的交汇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网感”是否敏锐决定了一个新媒体运营者的发展潜力大小。

无论你是以制作内容为主的新媒体从业者,还是以营销推广为主的新媒体从业者,都应该努力积累自己的“网感”。确切地说,就是每天从海量信息中捕捉到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找出会引发全民热议的信息,然后主动引导话题。

培养“网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自己的品牌属性,另一方面要熟悉人性和传播学知识。学习方式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不断研究互联网上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忽然变成舆论热点的事情。这些热门事件也许出现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但必然在情理之中。

当一则不起眼的消息显露出成为热点的潜力时,各大媒体和自媒体都会闻风而动,加入炒作队伍当中。有些“热搜词”会在这个过程中涌现。“网感”好的人会及时捕捉“热搜词”,参与到讨论当中,从而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扩散节点。通过不断地研究和跟进,新媒体运营者会逐渐锻炼出预判网络趋势的能力,“网感”也就形成了。


随堂练习

请写出你当前在互联网上最关注的5件事,并说明关注这些事的理由。

05

搜索微博上同一时间内最热门的5个话题,看看与你关注的点有哪些异同。如果有区别,请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不关心大众热议的话题。

06

经验之谈

“网感”并不是上网时间长就能自动形成的。你的兴趣爱好、关注焦点、思维方式、学习意识都会影响“网感”。那些不喜欢动脑筋深究问题的人,上网时间再长也无法有效总结经验,只能被动地接受已经确认的热点信息,而无法预先判断出哪些是潜在的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