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目标用户群体的小心思

3.吃透目标用户群体的小心思




本节要点:

◇目标用户群体对新媒体的意义。

◇常见的用户消费心理有哪些?


经常玩微博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微博放大了人们的分歧,让各种圈子不断分化。其实,这正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用户群体细分化。新媒体运营者会逐渐发现,无论你的发言多么理智、中肯、客观,都无法让所有人信任你;无论你说话多么风趣、犀利,都会有人会讨厌你。而且,喜欢你的人和讨厌你的人往往会形成泾渭分明的阵营。你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只能选择一个目标用户群体来重点经营。

一名优秀的新媒体运营者应当吃透目标用户群体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小心思里潜藏着商机,也包裹着风险。一旦不能如意,他们就会暴跳如雷,如同海上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为此,运营者应当注意以下新媒体用户常有的11种消费心理。

◎求实心理——追求产品的实用价值

新媒体用户虽然活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但是依然高度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实用价值。他们喜欢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产品使用经验(这也成为常见的直播节目),寻找具有实用性的原创科普文章。

◎求美心理——追求产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美感

用户在选购产品时倾向于造型、色彩、制作工艺精美的产品,甚至会购买那些实用性不强且价格不菲的精美产品。

◎求新心理——追求产品的新奇和时尚

新媒体用户往往热衷于使用时髦而新潮的产品。如果产品缺乏流行元素,他们就不会有兴趣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

◎求利心理——希望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大多数用户都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除非他们觉得自己不差钱。假如产品的价格超出了承受范围,用户就会觉得不够划算,从而减少消费。新媒体运营者常用的免费服务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求名心理——通过买名牌产品来获得荣耀感

这种消费心理以“面子”为导向,买的不是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与性价比,而是品牌知名度。这类用户喜欢炫耀性消费,往往会不惜代价地抢购一些限量特供的名牌产品,用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

◎从众心理——害怕自己落后于大众潮流

拥有这种消费心理的用户并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东西。但他们看到别人追捧某种产品时会跟风采购,也不在乎自己是否用得上这些产品。他们之所以要从众消费,是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作是落后于潮流的异类。

◎偏好心理——为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而消费

有的用户推崇个性化消费模式。无论产品是流行时尚还是复古老旧,无论是小众产品还是大众产品,只要自己喜欢就愿意掏钱。他们买东西通常具有明确的方向,而且是经常性、持续性的消费,非常认品牌。

◎自尊心理——通过消费来满足个人的自尊心

用户做购买决定时不光看产品的情况,销售员的服务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假如销售员服务热情周到,哪怕产品的性价比不是特别理想,用户也可能抱着奖励用心服务的销售员的心态做出购买决定。反之,销售员对用户爱答不理甚至态度恶劣时,用户就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产品再好再划算也不会买,回头还要给商家打个差评。

◎疑虑心理——担心被电商或媒体欺骗

所有的用户都不希望自己买错东西。所以,很多人在购物的过程中会对产品的质量、性能、造型等方面反复挑剔。这不光是为了砍价,主要是因为用户怕吃亏上当。

安全心理——担心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用户肯定不想买一个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为了确保自己买的不是危险品,用户会再三确认产品使用是否安全,尤其是从网上采购的产品。

◎隐秘心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买了什么

有的用户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买了什么东西。因此,他们会挑选人少的时候迅速采购早已确定的目标产品,不会公开参与促销活动,但会私底下跟商家联系。

上述消费心理并不会完全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一些人只有其中一种,另一些人则可能是混杂了好几种心思。新媒体运营者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摸清他们最主要的几种消费心理,这样才能采取相应的部署。


随堂练习

请回忆一下自己平时购物时怀有哪几种小心思。这些小心思是在购买什么物品时出现的?

08

经验之谈

社交媒体让人们的交流方式变得越来越情绪化。擅长调动情绪的新媒体远比画风冷静睿智的新媒体更受大众欢迎。这并不是说理智思考不重要,而是说新媒体运营者应该懂点应用心理学,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