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四:构建“想象的共同体”
本节要点:
◇什么是“想象的共同体”?
◇新媒体运营者为什么要缔造“想象的共同体”?
你身边大概有不少朋友在感叹:社交媒体上的人越来越情绪化,在现实生活中不算大的分歧到了微博/微信朋友圈里都可能引发群体骂战。的确,这种现象在新媒体平台上越来越明显,但不必感到过于悲哀。任何潮流的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社交媒体上的群体在分裂的同时也在重组,形成一个个“想象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指的是具有同样价值观、言行特征以及利益诉求的某个网络群体。耐人寻味的是,“想象的共同体”是靠文化认同形成的,成员的年龄、性别、学历、地域、收入水平、实际社会地位未必一致,而且彼此之间往往没有什么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点跟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现实共同体大不相同。前文提到的垂直类新媒体平台,恰恰体现了人们追求“想象的共同体”的社会心理需求。
人们都在社交媒体上寻找认同感,以弥补对现实生活中缺少志同道合者的焦虑。大家会把平时隐藏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迅速找到意气相投的其他人,然后集结成一个小圈子。在这个圈子中,新媒体用户们具有比较一致的价值观,文化认同促成了身份认同,让这个社群圈子内部的成员在言行举止和思想感情上越来越一致。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就是这样逐步形成的。
“想象的共同体”在现实中可能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联合行动,各个成员之间还保持着距离。但在互联网上,他们一呼百应,凝聚力非常强。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让这些人在关键时刻能保持一致对外的作风。“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意见领袖们认同某个品牌,其他成员也会形成相似的消费偏好,并且产生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增强自己在共同体中的身份认同感和优越感——“我也是内部人士!”
因此,新媒体运营者应该充分利用这种群体心理,找准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并打造一个能吸引粉丝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维系垂直社群可持续发展的纽带,也是塑造“想象的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如果运营者能把自己的粉丝凝聚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新媒体营销就将进入更高的境界。
随堂练习
请在互联网上找出5个“想象的共同体”(类似“平权主义者”“中产者”“凤凰男”等群体),并分析这些“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成员有哪些共同特征。

经验之谈
如今的新媒体舆论氛围越来越情绪化,每一个争论点都会演变为群体撕裂。亿万用户在不断分裂成一个个文化价值观迥异的小圈子。换言之,用户的分化组合是一个构建“想象的共同体”的过程。“95后”“00后”一代的年轻用户更依赖互联网生活,也更重视圈子的归属感。谁能帮他们完成这个“想象的共同体”,谁就能赢得他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