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一:做小而美的可视化内容
本节要点:
◇“读图时代”是否会将文字说明淘汰?
◇可视化内容为什么更容易被人们理解?
据专家统计,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用户有60%~70%的信息是通过图像方式来获取的。如果不信,你看一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里最火爆的转发内容,它们不是把文字和图片融为一体的“一图流”,就是短视频与直播,最起码也是图文并茂、标题抢眼的“干货文”。毫无疑问,纯文字时代已经被“读图时代”终结了,融合多媒体于一身的可视化内容正在大行其道。这是因为可视化内容能让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最高效地获取信息。
可视化内容运用图像和图表来描述抽象事物,其最大的天然优势是“易读性”。我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大脑也在把文字转换为对应的图像。这使得读者要消耗更多脑力去解读信息。当观众观看可视化内容时,跳过了自己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的过程,一步到位地接受了内容。所以,我们会觉得看可视化内容比看纯文字内容更加轻松省力。
信息越容易被解读,传播效率就越高。如今的可视化内容已经发展到文字、图像、声音相结合的形式,完美地统一了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参考案例
英国老牌媒体《卫报》是全球第一个成立数字新闻部的媒体。《卫报》制作可视化内容的经验在新媒体领域中称得上是元老级别。其基本流程是:根据营销目标来搜集信息并分析数据,再将文字和数据转化为插图、表格、流程图、效果图,以及漫画、动画、视频等形式的可视化内容,把有深度但比较复杂的内容变成简单易懂的“一图流”或“短视频流”内容。
中国广播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央广新闻”也通过定期推送“一图读懂”形式的可视化内容来解读国家政策与新闻热点。其新闻客户端也因“一图读懂”系列而受到读者欢迎。无独有偶,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浙江新闻”客户端也从2014年8月开始推出“话图侠”栏目,这同样是以可视化读图的方式来报道新闻。
今天的新媒体运营者相继增加了可视化内容的推送比例,极力让用户一眼看到重点,了解结论。比起精心炮制的“一图流”,1~7分钟不等的短视频与直播视频更容易引发互动。甚至政府机构的官方微博都学会了用动漫的形式来做“两会”等重要公告内容的报道,向广大网民科普相关的知识与政策。由此可见,顺应“读图时代”的潮流是新媒体营销的大势所趋,运营者不可不察。
随堂练习
假设你是一名新媒体内容编辑,请写下你现在最想做的5个选题,并思考相应的可视化表现形式。

经验之谈
内容可视化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字是一切内容的基础。虽然新媒体运营者最终会采用图片、视频、动画、微电影等可视化形式来传播内容,但是在制作内容时少不了写大纲要求及其他文案。文字准备工作越扎实,可视化内容出精品的概率越大。新媒体运营者若是忽视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就会影响可视化内容的制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