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详解》简介
《中学文言文详解》这本书是由.战魁,澜波编创作的,《中学文言文详解》共有131章节
1
前 言
心中思绪万千,却下笔无言;聆听一首好曲,却不知用何语形容;书中妙语似曾相识,便望文生义,结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生活中与人交往时用词不当,轻则被人传为笑柄,重则...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文言文学习概述 一、学习文言文的原因及意义 (一)学习文言文是丰富情感知觉的重要载体 (二)学习文言文是提升品鉴能力的绝好机会 (三)...
3
第一部分 文言文学习概述
...
4
一、学习文言文的原因及意义
...
5
(一)学习文言文是丰富情感知觉的重要载体
古典文学经历了上千年的锤炼,淘沙炼金,去粗取精。采集了诸多人物以生命写成的颇见性情的篇章,这些文章表现出来的是独特的语言形式,音韵节奏和旋律跌宕,是那个时代历史...
6
(二)学习文言文是提升品鉴能力的绝好机会
品鉴过程是作品、生活、作者、读者四方互动过程。古典作品离我们时代较远,表意又很含蓄,讲究炼字琢句,用典采韵,它的生活又不是我们所了解的,这就要求读者首先必须对作...
7
(三)学习文言文是吸纳写作养料的理想途径
文言文的凝练、意境、剪裁是你穷其一生也学之不尽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绪何其简约、凝练地表述出来,这又是何其深邃的意象啊!《岳阳楼...
8
(四)学习文言文是陶冶情操,历练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长期读古典作品培养的艺术敏感和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心得,往往能让你捕捉到作品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弦外之音、神外之韵。 因此说:“要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9
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
10
(一)诵读琅琅上口提高记忆效率
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
11
(二)尝试断句分段学习其乐无穷
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环境相去甚远,古人当时又未断句分段。这几年考试,对文言文的标点又相当重视,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加大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初读几遍的基础上,把无标...
12
(三)自主阅读交流加强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
13
(三)辅助以多媒体拓展学习环境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像,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像的空间。我常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
14
(四)比较鉴赏阅读增强理解功能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思考,在比中理解。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更好理解莲的形象,我就引用李渔《闲情寄趣·芙蕖》,两文并读,学生易于理解。学《山市》...
15
(五)学习方法汇报示范力量无穷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方法的引导,并且方法的介绍不能越俎代庖,应让学习有方法的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实践中来,切实可行,很有...
16
(六)竞赛机制促进学习效果喜人
没有竞赛机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效果。抓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开展配乐朗诵活动、文言文抽背比赛、文言文故事大赛、...
17
三、学习文言文的要领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时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如唐宋八大家等)仿古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书面表达的基本形式,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18
(一)文言文学习要重视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能“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
19
(二)要读准文言文的语音
文言文的语音部分,除了多音字的辨析之外,还包括异读字的问题。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 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所读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
20
(三)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作为我们中...
21
(四)注意文言虚词的积累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
22
(五)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白话中常见,在文言中尤为普遍。如,笔画最少的“一”字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一(数目)人,一桌(《口技》...
23
(六)注意文言实词的古今变化
白话和文言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古今词义不尽相同,而是有所变化的。语言包括语音、语汇(也称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语言的演变同样也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
24
(七)判断准词语是古今异义还是古今同义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一般来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
25
(八)注意文言实词的古今通假现象
学习实词,还必须懂得一些通假知识,否则,读文言就会遇到很大困难。所谓通假,指的是文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如“反”通“返”,“知”通“智”,“说”...
26
(九)注意文言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7
(十)掌握动词的活用现象
1.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求救于孙将军”(《赤...
28
(十一)掌握名词的活用现象
1.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二月草已芽”(《采草药》)中的“芽”表示“发芽”,前面有副词“已”。 2.活用...
29
(十二)掌握形容词的活用现象
1.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如,“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30
(十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等文言特殊句式。文言句式属语法范畴。判断句主要特点是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无判断词,常在主语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