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辨识文言文中的倒置句式
2025年11月22日
(十五)学会辨识文言文中的倒置句式
倒置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运用很少,但在文言文中却十分普遍。主要有:
1.主谓倒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有三种情况:①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该宾语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边,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吞舟是漏。”(《与陈伯之书》)。
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情况。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