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五)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白话中常见,在文言中尤为普遍。如,笔画最少的“一”字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一(数目)人,一桌(《口技》);古今一(相同,一样)也(《察今》);六王毕,四海一(统一)(《阿房宫赋》);用心一(专一)也(《劝学》);上下天光,一(满,全)碧万倾(《岳阳楼记》);一(竟,乃)至此乎(《史记·滑稽列传》)。

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言词汇及其丰富的义项,我们只有靠长期的积累和整理,才能尽可能地掌握它们。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词的本义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假借义是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