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出招

高手出招

网络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也走进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中。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目前发布了《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紧随电视之后。在本次调查的上网小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另外,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网瘾用户”更多的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网的以及父母“允许孩子去网吧”的学生更多地成为“网瘾用户”。“网瘾用户”偏爱“网络游戏”以及成人化题材的节目,对家长的限制行为更多地做出叛逆反应,对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更弱。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个很显然的结论,制止孩子上网是不现实而且是不可取的。这样一方面不能让孩子得到必要的网络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偷偷到网吧上网更容易产生其他问题。所以,面对孩子的网络成瘾,应该运用预防加疏导的办法。

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孩子自身和家庭两个方面。

中小学时期正是人生处在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目前激烈的学业竞争环境,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孩子提供了自身需求的最好舞台。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也就成瘾了。

在家庭方面,在网络成瘾的孩子当中,家庭环境最为重要。家长的素质不高、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不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困难等,都是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家长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不能察觉不良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危害,从而难以对孩子使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管教过严,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摆脱束缚、自己做主,但这种独立的愿望又得不到满足;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孩子为所欲为,不能抗拒外界的诱惑和刺激;父母管教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力量相互抵消;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如此种种,都会导致中小学生想方设法寻求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网络世界成了中小学生逃避现实的港湾。

在以上孩子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教育专家给孩子和家长提出一些对应的办法。

(1)电脑是一个大型的共同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的房间里放置电脑,最好是放在能与家人一起使用的屋子里。向孩子灌输电脑不是私人物品而是所有家人使用的共有物的认识,能自然而然地减少孩子的电脑使用时间,防止过多的游戏时间。鼓励孩子具备学习效果地使用电脑,好的节目让家人一起参与,利用引导对话的素材。

(2)指定孩子自己使用电脑的星期日程。不要单纯地强制或命令,而是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和协商,为孩子确定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及星期日程。如果有同龄兄妹,自己确定各自的使用时间,相互约束更好。可以安装相关软件或定闹钟来限制电脑的使用。

(3)加强学习的自信感。游戏沉迷性和学习功效感有着很深的关联性。能好好学习的学习功效感成为预测未来学习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即学习自信感不足会让孩子投入到游戏中去。相比强迫沉迷于游戏的孩子不玩游戏,首先提升学习的自信感,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具体帮助更为必要。另外,缓解学习压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不是通过游戏,而是以读书、运动、谈话等其他方式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4)通过谈话说明限制电脑游戏的理由。孩子玩一整天游戏,对其大声责骂或关掉电脑电源等做法会造成与孩子间的隔阂。相比强制性地让孩子脱离电脑,通过自然的沟通谈话和相互间共享电脑游戏的优缺点才是可取的。孩子通过电脑也会对父母表露出理解的态度和依赖。

(5)接触电脑游戏以外的多种娱乐文化。随着天气的变热父母和孩子很多时间都待在室内也会导致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参与娱乐和教育双重效果的多种娱乐文化能拓展孩子的视野,孩子也就不会把注意力只集中于网络,这对避免网络成瘾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