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出招

高手出招

自私是当前独生子女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一来的确与孩子的个性有关,然而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二来同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相伴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缘于家长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对孩子的关心过度、照顾过度、抬举过度、迁就过度,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加重自我意识,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甚至争名夺利,做损害他人的事。

面对这个问题,家长不应太着急,性格方面的问题需要日积月累的改变才能纠正。

第一,应该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自私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征:不关心父母和爷爷奶奶,不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霸占好吃好玩的东西,提出生活上过高的要求,总是感到自己得到的好东西太少。改变孩子的以上不良行为,家长就要让孩子分担合适的家务劳动,就要让孩子感到家庭每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好东西应该大家都有一份,这方面家长应该直接教育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高兴的事情的。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此外,在满足孩子要求方面要适当。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过分迁就孩子容易形成孩子孤僻的心理,眼里容不下别人,这样的孩子容易表现得自私。

第二,就是要帮助孩子交往。既然孩子已经有自私的表现,家长在这方面的引导就显得必要了。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看,5~6岁以上的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伙伴的,但是目前由于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学校功课任务重及邻里之间交往少等原因,许多孩子终日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玩耍,这样,他的心里自然也就很难考虑别人,孤独的环境带来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

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平时除了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交谈和娱乐之外,还要鼓励和指导孩子与同学与邻里发展友谊。比如,欢迎孩子的同学星期天到自己家里来玩耍和吃饭,也鼓励孩子到同学家里玩耍,让孩子帮助邻居取报纸送信,到邻居家借还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生活方面,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集体就是小组、班级、少先队、学校及假期里的活动小组。孩子学习和生活在这些集体组织里,就应该同这些组织的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完成集体活动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集体主义意识。这对克服自私有很好的效果。

相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会变得感恩和富有协作精神。而这一点随着孩子的长大会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