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出招

高手出招

独生子女的家庭里总是只有父母和孩子三人,孩子很容易滋生“唯我独尊”的心态,一旦进入亲戚们的大家庭,往往就会出现几个孩子争执的场景。然而,像蘅蘅一样懂关爱的孩子就能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以理服人,以关爱缓解矛盾。贴心的孩子是整个家庭的轴心。有贴心的孩子,长辈们就可以更放心地让孩子自由玩耍。

家庭聚餐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的桥梁,孩子在这里开始走出父母的怀抱,进入更大的一个交际圈。在培养孩子关爱的过程中,往往要先从家庭中的关爱开始。家庭聚餐时,在餐桌上讲述“家庭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能让他们与同龄人友好相处。而如果这时候与孩子坦率地讨论一些负面事件,则会让他们有更强的自控力,在面对逆境时有良好的适应性。这是美国埃默里大学心理学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由马歇尔·杜克教授领导的“家庭讲述计划”,利用3年时间研究了40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名9~12岁青春期前的孩子。研究人员把这些家庭吃饭时的交谈用磁带记录下来,并且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以助于判断家庭功能对孩子个性的影响。研究人员称:“我们对进入青春期的转变过程特别关注,因为这一时期对个性和自我观念的形成特别重要。”

研究人员分析了餐桌上常规的相互关系,以及交谈中涉及话题的种类。他们注意到,几乎每个家庭就餐时,交谈都是由父母询问孩子当天在学校的情况开始的。最后,话题常常转向“遥远的事件”,比如周末的旅行计划,或者去奶奶家探望等。而且还发现,在家庭的故事和家族的历史中,经常包含着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告诉他们祖父母在哪里成长、如何相遇,亲人之间如何和睦相处等。此外,与孩子一起坦率地讨论负面的事件,比如亲人生病了,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关心他人的品质。因而,不要特意避免告诉孩子负面的事件,这个时候不要假装他们不存在,实际上他们能够从中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

现实中,由于许多家庭工作繁忙,使家庭聚餐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这样就会失去培养孩子关爱人格的好机会。其实,全家人在一起就餐的机会应该被神圣地保持下来。贴心的孩子对生活的家庭环境有他们严格的要求,而且他们非常愿意为这个温馨的家庭付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