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出招
这位妈妈的女儿的确有情绪化问题,表现为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激起,也很容易失落,当然也包括高兴的时候太目空一切。孩子的这种心理与当下独生子女的环境有必然联系。在以前兄弟姐妹多的时候,这种情绪没有产生的土壤,因为在以前那种环境下父母不可能照顾每个孩子的情绪,所以即使有情绪化倾向的孩子也会在屡屡的挫败中变得不情绪化。而现在啊,孩子作为家庭的核心,父母总是照顾着孩子的情绪,这就助长了情绪化孩子的出现。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急不躁的态度、不温不火的举止,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情绪夸张的孩子对任何事情反应都会比较强烈,不愉快时哭闹也特别厉害,此时父母如果因为他的声嘶力竭而乱了手脚,就会让他把自己的脾气当做胁迫大人的手段,从而变本加厉。孩子一开始哭闹和折腾只是为了发泄而已,父母以妥协的方式制止哭闹会让孩子觉得尝到了甜头,哭闹的行为下次会反而加强。所以父母一方面要让孩子的情绪自己发泄,另外应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情。
这里有一些具体方法,值得借鉴。
(1)教孩子学会更多表达和控制情绪的方式。如绘画、运动、唱歌、试做深呼吸。大人和孩子一起玩深呼吸的游戏,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时,提醒他这样做。
(2)在“山雨欲来风满楼” 时,做些他意想不到的事,引起他的注意。发挥他的精力和热情,比命令他安静下来要容易得多。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哭闹不是他的法宝,不能争取到父母的同情。待其“风雨” 停住之后,再若无其事地拉近他,不要让他误会父母对他不够关心。
(3)面对孩子的哭闹要挟,父母的态度要保持一致。有研究表明:父亲怕孩子哭闹而投降的多,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会因此前功尽弃。
(4)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假如下次他放弃了哭闹,而改用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父母可立刻答应他的要求,使他认识到好话好说比哭闹更有效。这类孩子感性多、理性少,所以培养孩子的理性是重点。父母要耐心地与他交谈,使他明白情绪失控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