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出招

高手出招

在明媚的阳光下,呼吸着春天温暖的空气,孩子们应该享有更多的户外运动。大自然的气息总撩起孩子要走出家门舒活筋骨的愿望,去打球、去爬山、去旷野中奔跑。

孩子如果运动不足,就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发育,甚至对心理的发育、行为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城市里的许多孩子都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之中,喜欢看电视,让孩子们忘记了运动的乐趣。即使在户外,孩子们的运动量也远远少于以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父母对安全的考虑,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担心而减少了运动的机会。运动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最好方式,而且是孩子们发育大脑、锻炼意志、寻找快乐和增强自信的最好机会。

其实父母想让孩子们多运动并不困难。在没有电视的时候,小孩子们绝对不会盯着墙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肯定能够找到其他方式来获得乐趣。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关键是父母怎么引导他们。或许在电视机前和孩子一起看一场足球比赛,孩子们可能因为这一次观看,突然对足球产生了兴趣。不妨也带上足球,到一块空旷的场地上演练一番。当然,父母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的运动过程总是没有待坐在家里安全,但是因噎废食式地禁止孩子运动也是不实际的,不妨多多亲身陪伴孩子参与运动,指导和保护一并做到。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及运动心理学者西蒙博士说:“对于孩子来说,掌握任何特殊运动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他们愿意主动参与。”

运动可以使内向的孩子更愿意社交,各种运动的好处却各有不同。比如跑步和登山运动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锻炼他们的肌肉,增进身体平衡能力,但不仅仅是这样;在户外,孩子还学会了分享和礼让,学会了计划、与人合作、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一旦冲突产生,他们开始自己解决矛盾,学会了商量,学会了利用集体的力量。

有孩子说:“我是一名小运动员。”或者说:“我喜欢羽毛球。”其实是在说“我能”,这说明孩子很有自信心。因为运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现和发展自己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平台,当他们的技术越来越出色时,他们敢于“自吹自擂”。自信心会渗透到孩子其他能力的学习,这对孩子的将来是很重要的。

孩子和他的朋友、父母互相沟通往往也通过运动的桥梁来实现。可能就是一次玩耍、一次体育运动,让两个孩子的话题突然多了起来。今天踢足球的时候,谁跑得更快、谁射门最准、谁踢得更远等,都会成为孩子们的谈资。孩子们也可能突然和你谈论起某个球星,突然对电视上某个国家的国旗有了认识,发现有些国家的人和我们的皮肤完全不同,他们跑步的速度、身高可能都远远超过我们。父母和孩子的话题因为运动变得宽泛起来。

孩子参与运动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孩子的身体有所发展,激发孩子对运动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胜人一筹。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孩子送进任何一个标榜自己有多么庞大、赢得了多少比赛、能大幅度提高孩子竞技水平的机构,只要有更多的运动就可以了。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精力充沛甚至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的话,那么建议多让孩子去运动,从小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当孩子渐渐长大,就会自己发掘运动的趣味和自己本身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