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艺术的概念

一、扎染艺术的概念

扎染在《辞海》中的解释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扎染古时又称“绞缬”“夹缬”“扎缬”和“染缬”(图1-1),它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民间源远流长,是国粹级别的染制工艺,并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1-1 扎染实物练习

“扎染”从其字面意思来看,“扎”表明将面料通过扎缬、缝纫或者捆绑等手法进行处理,然后再运用染料将面料“染”上颜色,这种对面料进行二次处理的过程能够使扎紧的部分“留白”形成图案而未扎的部分“染色”从而成为背景。我国古代防染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共有“三缬”,即蜡缬、夹缬和绞缬,也就是当今所说的蜡染、夹染和扎染。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蜡染、扎染和拔染作为蓝染教学的重点,扎染中包括夹染案例分析。扎染这种古老的手工防染技术通过长期的发展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融合,已经逐渐成为独特的一门民间艺术。

扎染来自民间,扎染艺术是建立在扎染工艺基础的前提上,扎染有其独特的原始性美感以及环保型的制作工艺,它已经不是单一地指其在艺术上以视觉审美作为唯一目的的概念,它包含扎染过程中所涉及的染色技艺、图案构成形式与艺术处理效果。扎染来源于生活,同普通大众的日常作息密切相关。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提出“艺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正是在生活实用物件满足之上注入精神情感,用图形表现时代风貌,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品德与创造力,是一种集功能性、实用性与审美性三者完美统一的民间工艺美术。而现代扎染艺术是以扎染这一特定艺术形式作为依托,融入其他艺术表现。现代扎染艺术涵盖面更广,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展现鲜明艺术个性与独特艺术魅力,是手工技法的展示与实用功能的体现,具备一定象征意义与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