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排演说明
作者耶·荷尔赫列支基,是捷克著名作家爱弥儿·弗里达的笔名。他是一个商人的儿子,青年时来到布拉格,最初从神学院肄业,后来转入布拉格大学修读文学、语言学和哲学。毕业后漫游意大利,又对英、法、西班牙语文有深厚的造诣,他曾把但丁、拜伦、塞万提斯、雨果、勃朗宁等作家的诗文翻译成本国语言,都成为了著名译本。1893年,他任布拉格大学比较文学教授。1901年,被选任为奥地利上议院终身议员(当时捷克尚未成为独立国家,属于奥地利)。后来又被选为捷克学院文学部书记。
荷尔赫列支基从事文学事业四十多年,其著作达二百余种。他是东欧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可惜他的作品的外国译本尚不多见。本节选择的一个独幕剧《见证》是从美国人弗兰克·显所编《各国短剧二十本》所收的英译本转译的。《见证》在刻画人物矛盾的复杂心理方面颇具匠心。它围绕女主人公戴雷莎的性格特点,安排了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出人意料的情节突变和非同一般的悲剧性结尾,对女主人公的性格、心理作了精彩的描述。
这个故事本身很简单:“偷情”的男女,因为各自的原因觉得不能再继续了,要结束这样的非正常关系。正当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这段地下恋情就要消失于无形时,却来了一个知情人。当然,知情人的目的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要一点封口费。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就不是问题了,可是却多出了一个认真负责的警察!于是“偷情”的秘密被女主人公的丈夫知道了,女主人公选择了自杀。排演时没有太大的难度,人物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人物设置,关键在于情感的掌控,特别是女主人公。她最后的自杀选择一定要找到行动的支撑理由。我见过很多个排演的版本,有一个版本印象很深刻,排演者把古斯达夫这个人物换成了女人。也就是说丈夫的助理是个女子,而妻子却跟丈夫的助理是情人关系。这种诡异的人物关系在当时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但同时这个关系的揭穿,让妻子的自杀更加有可能性了。当然,也给敲诈者带来了更大的筹码,毕竟同性恋的人物关系在任何的社会形态下都显得那么另类,虽然有的国家已经合法化,但人们还没有达到普遍认同接受的程度。
人物设计

《见证》——于思妥斯

《见证》——戴雷莎

《见证》——古斯达夫

《见证》——华朗达

《见证》——女仆玛丽

《见证》——便衣警察
舞美设计

《见证》舞美设计1

《见证》舞美设计2
设计说明:整个舞台是灰色基调,中央设置了一扇巨大的玻璃窗。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对面是剧中窥视者所在的楼,窗户连接了窥视与被窥视者,是舞台的主体,而背景板上黑影一样的窗口也形成了一种压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