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排演说明

二、排演说明

作者劳伦斯·兰纳,生于英国南威尔士的斯旺西,在伦敦受的教育。于1911年来到纽约,1917年归化为美国公民。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律师,基尔特剧院的创立者和保护人、剧作家,并经常为各大杂志写稿。他得到他的有才能的妻子亚米娜的协助,写了《追求幸福》《苏珊娜和长者》。他俩经营的西埠乡间剧场,是夏季巡回演出最早和最好的剧场之一。

本剧是一出具有幽默色彩的生活短剧。是现代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这是一部反映时代主题的话剧。这部戏构思巧妙,通过事态发展来展开剧情。剧本描写的一对主要人物——女雕塑家玛格丽特和男作家般特尔顿,虽然已经同居多年却不打算正式结婚。他们信奉的哲学是“结婚从门口进来,自由打窗户飞走”,唯有同居才是男女间最自由的一种结合方式。然而,现实无情地否定了他们的哲学。作者是从玛格丽特和般特尔顿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证明他们那种结合方式所带来的不是他们想象的、想要的自由,而是无穷的苦恼和繁难。不管是朋友还是邻居都把他们绑在一起,都把他们按照夫妇来对待。他们试着去改变这样的情形,也做了一些事情:玛格丽特曾试图获得一位字典男推销员的宠爱,般特尔顿则期望猎取一位女服装设计师的爱慕,但最终都因双方发现他们是与异性同居生活的人而告吹。因此,最后他们也决定结婚,放弃以前所谓的自由,争取真正的自由。本剧的另一个特色是,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主要人物的活动环境,作者通过邻居房里传来的琴声,弹的是《婚礼进行曲》,传达希望他们结婚的暗示。朋友的请柬,把他们当作已婚夫妇来邀请,以及由主要人物特定的职业而引出的其他两个人物,将玛格丽特、般特尔顿与周围的环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从而为戏剧矛盾的展开和解决提供了条件。这一艺术构思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写作特点。

这部戏的场景也设置得很巧妙:般特尔顿的一套公寓房间中的工作室,一个大房间,中间墙上有天窗,左首、右首各有门,桌子上摆好了早餐的餐具;一只花瓶插着红花,装饰着桌子。中间的后台、天窗前面,模特儿架上放着一座粗糙的小塑像,罩着一块布。模特儿架的一边张着一幅大帷幔。室内的陈设色彩缤纷,垫子都非常花哨,图画都是未来派的、稀奇古怪。从这样的场景布置我们就可以看出剧中的玛格丽特、般特尔顿的日常生活状态。把他们既想追求艺术家的品质又渴望自由的思想展现在布景中了。而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也很独特。玛格丽特,一个很时髦的年轻女人,长得漂亮,她的眼睛很端正,肤色鲜艳。她那深红色的头发剪短得齐到耳根,身穿一件别致的希腊式长袍。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玛格丽特是个时髦、讲究、前卫、追求自由的女人。而对于般特尔顿的描写要简单点:他身材瘦长,仪态风雅。淡黄色的长发松松地梳得罩到前额。他穿着一件紫红色的睡衣。他点燃一支香烟。这些描写都反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家形象。这些描写都为后面他们那些与人异议的理论打下了基础。作者在后面的剧情中紧紧围绕“自由”来展开,前后紧密,焦点突出。

在本剧的后半部分中,当他们两人各自去寻找自由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被自己同居的事实困扰着,发现自己还是得遵从常理,回到常理中来。也就是说,结束他们崇尚的同居生活,进入大家认同的婚姻生活。

人物设计

《另一条出路》——阿贝太太

《另一条出路》——特·摩维尔男爵夫人

《另一条出路》——玛格丽特

《另一条出路》——般特尔顿

《另一条出路》——汾登

舞美设计

《另一条出路》舞美设计1

《另一条出路》舞美设计2

设计说明:舞台设计成一个充满几何形体的空间,墙体是浅灰色,几何形体的装置是各种柔和的彩色物品,就像一个现代艺术的装置。其中的陈设和雕塑作品之间,都像是毫无逻辑的排列,但相互间的组合影响又产生了一种非现实常态下的怪异感,显得疏离、没有情感,就像剧中男作家和女雕塑家的关系。他们自认为新派的、荒唐的理论,让婚姻和自由都变成了怪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