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知识百花园

罗马尼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和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多瑙河下游。东邻黑海,南邻保加利亚,西南接塞尔维亚,西北与匈牙利接壤,东北与乌克兰、摩尔多瓦毗连。面积23.75万平方千米。境内喀尔巴阡山脉呈一弧形,将罗马尼亚分成两部分:西北部是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东南部是多瑙河下游平原。多瑙河流经境内1075千米,它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的界河。全境山脉、高原、平原约各占1/3。全国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全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罗马尼亚总人口1900多万人,其中85%以上是罗马尼亚人,其余为匈牙利人、日耳曼人和犹太人等,人口密度以多瑙河中下游平原最大。其矿产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居欧洲第二位。森林占全国面积的1/4以上。多瑙河下游为沼泽地带,盛产芦苇,其面积占世界第三位,为造纸原料的丰富资源。

罗马尼亚自16世纪起就臣属于奥斯曼帝国,处在土耳其的统治之下。1877年爆发了俄土战争,罗马尼亚参加了反对土耳其的一方,并取得了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罗马尼亚统治阶级逐步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执行反苏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参加德、意、日轴心国对苏作战。1944年8月23日在苏军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法西斯政权。1945年3月,成立了以彼·格罗查为首的民主政府。1947年12月30日废除君主制度,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改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解放前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土地由地主掌握,所仅有的一点石油、钢铁、木材和化学工业都被外国垄断资本控制,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供给地和销售市场。解放后,实行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计划,农业推进合作化,机械化程度也较高,多瑙河下游平原是主要耕作区,玉米种植遍全国,产量居世界前列;小麦次之;还有向日葵、甜菜和葡萄。畜牧业也相当发达,主要分布在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上。由于罗马尼亚石油、天然气、岩盐矿、煤、铀、森林和芦苇资源丰富,利用这些资源的化学工业、石油工业以及木材、水泥、机器制造、轻工和食品等工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石油产地集中在喀尔巴阡山的东麓和南麓,并有大量出口。

正值罗马尼亚独立100周年之际,邮电部发行了这套纪念邮票,在表示祝贺之余也表达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