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知识百花园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原是元朝大内旧址。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役使10万工匠和百万夫役”,开始这一浩大工程,历时14年,初步建成。后又经过多次重修、扩建,终于使它成为我国最完整、最辉煌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从兴建到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的491年间,先后有明代14位皇帝、清代10位皇帝在这里登基即位。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约72万平方米,由70多座各式宫殿、9000多间房屋组成,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这个呈长方形的区域内,周围环绕着10多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耸立一座平面呈十字曲尺形,有72余屋脊的角楼。紫禁城开有四座大门,除南面的午门外,尚有东华门、西华门及北面的神武门。城内由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前朝亦称外朝,它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文华、武英等殿为两翼,构成一派庄重庄严、神秘神圣的气势。殿后即为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为主体,东有斋宫和东六宫,西有养心殿和西六宫;东六宫之东有皇极殿、宁寿宫、乾隆花园;西六宫之西有雨花阁、慈宁宫、慈宁花园等。故宫建筑大部分以黄琉璃瓦为顶,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十分壮观。站在景山顶上俯瞰故宫,但见整个建筑在中轴线对称布局,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故宫这颗祖国的明珠,闪烁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精湛的艺术水平。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根据当时颁布的“清室优待条件”,逊位的末代皇帝溥仪,仍以小朝廷的形式居住在紫禁城内。按1924年11月4日摄政内阁会议决定,次日迫令溥仪迁出故宫,随后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宫内财物。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928年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告急,故宫博物院将大批珍贵文物分五批运到上海,之后又运至南京,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南京的安全,又分水、陆分别运抵四川峨眉、乐山、巴县。抗战胜利后,这批文物于1947年11月才运返南京。1948年年底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从中挑选2972箱精品,运往台湾,以后又在台北建立一座故宫,予以收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接管了故宫博物院,朱德、周恩来、毛泽东先后亲临视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博物馆事业,拨出专款,选派干部,任用学者,整顿清理。到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故宫在古代建筑的保养和重点修缮、文物清理保管、开辟馆室陈列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年动乱期间,周恩来派出军队保护,使故宫幸免于难。故宫大门紧闭5年之久,直至1971年,才重新对外开放。现故宫内收藏有绘画、书法、雕塑、铭刻、铜器、陶瓷、织绣等文物90多万种,很多都是稀世之宝,并集中和保存着明清两代的档案资料900多万件,这是500多年中国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目前在故宫的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及西六宫为宫廷历史遗迹陈列;斋宫和东六宫为青铜器馆、陶瓷馆、明清工艺美术馆;保和殿和三大殿两庑为历代艺术馆;皇极殿为绘画陈列馆;养心殿、乐寿堂、颐和轩为珍宝馆、钟表馆等,成为国内最大的、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纪念邮票设计者采用91mm×26mm的大票幅,鸟瞰中路全景,运用金碧重彩界画方法绘制,并采取三种面值连印的方式印制,表现了故宫的宏伟气势和凝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