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侵占东三省、1933年侵占热河以后,1935年又悍然发动华北事变。这年5月,日本侵略者借口热河抗日义勇军进入滦东“非武装区”,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同日本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协议,即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将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分主权出卖给日本帝国主义。10月,日寇策动汉奸在冀东香河暴动。11月,日寇又指使汉奸发动所谓华北五省的“防共自治运动”,要求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脱离中国政府,并成立以汉奸头目殷汝耕为首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中华民族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北平学生愤怒疾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11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抗日救国宣言》,进一步号召团结一致,抗日反蒋,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迅速发展。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校学生6000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走上街头,举行了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军警镇压,爱国学生与之英勇搏斗,学生被打伤100多人,30多人被逮捕。次日,全市学生实行总罢课;16日,学生和市民万余人再次举行示威游行,冲破军警的包围袭击,在天桥举行市民大会,通过组织民众共同抗日的决议。以北平学生为先导的这场斗争,立即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广州、天津、上海、杭州、南京、西安、长沙、武汉等许多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都相继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和集会。中国工人阶级也迅速行动起来,广州铁路工人、上海邮务工人和沪杭铁路工人,先后召集群众大会,发出通电援助学生,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抗日救亡工作,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接着,上海等地建立了工人救国会、文化界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和各界救国会,并建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救国的声浪席卷全国,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揭露和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发展,标志着新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所以,‘一二·九’运动是动员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纪念邮票主图为建立在北京香山樱桃沟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民族解放先锋队”于1936年2月1日成立。为组织学生宣传抗日,该组织自1936年暑假至1937年暑假,先后组织4次露营活动,让学生们走出书斋,在野外搭起帐篷过集体生活,以经受实际的锻炼。前三次的营址均在樱桃沟,第四次在大觉寺。邮票画面在红、绿各半的底色上,耸立着3个白色中空的立体三角形大理石帐篷,代表着当年在樱桃沟举办的活动。每座帐篷的锥体造型均是一个“人”字,三人为“众”,有“众志成城”之意。三座帐篷的12个角,9只足,又象征着“一二·九”运动。画面上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为彭真手迹。第四次露营在大觉寺,原计划于1937年6月28日开始,十几座帐篷搭在大觉山上,7月7日凌晨京西南忽然传来枪炮声,抗战就此爆发,露营随即结束,学生们迅速投入支援29军的抗战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