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知识百花园

1990年11月26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我国集邮界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集邮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会历时4天,于1990年11月29日胜利闭幕。为纪念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邮电部发行了这枚小型张。图案为苏州古代驿站旧址,四周饰以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这是我国邮票设计家刘硕仁为全国集邮联合会代表大会设计的第三枚小型张。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城西南有姑苏山,故苏州又称姑苏。它旧有姑苏、望亭、平望、松江、宁苏等驿。由于姑苏驿站地处胥江与越来溪江汇合南北要冲之处,交通频繁,所以为三吴之冠。据《苏州府志》卷三十《舆地考》记载:“旧有姑苏馆,在胥门河西域城下,宋绍兴十四年(1144)知府王昭奏建。”这座规模宏大的姑苏驿馆,可为过往的官员、使臣提供食宿及交通工具。明代洪武元年(1368),姑苏驿迁至城西南盘门外。明成化九年(1473),知府丘霁重新把它移至胥门外,背城面河,气势宏伟,成为一处水陆馆驿。它北有延实馆,后有昭赐楼,右有皇华亭,左有月洲亭,相去有步最北为丞廨。小型张画面上的建筑物,即是坐落在苏州市西南郊横塘镇东北的胥江与越来溪江交汇处的姑苏驿站门亭,其他的楼、馆、台、廨等建筑均已不在了。横塘镇是苏州城外的一处古渡口,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横塘》一诗中,描写了春雨送客到横塘的情景:“南浦春来绿一川,朱塔石桥雨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柳系画船。”现存这座门亭平面呈长方形,四角有石柱相支撑,南北各有木柱两根,六架梁,九脊,单檐歇山式卷棚顶,四周砌以砖墙,南北各辟一门,东西各开一窗,窗前各有一石凳。现在仅南面开一窗,北面留一门。在南面左右石柱上,刻有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六月修缮时题写的楹联:“客到烹茶旅客权当东道,悬灯待月邮亭远映胥江。”说明清代此处仍是接待旅客,提供食宿的馆舍。但民国时,驿站遗址曾被废作厝堂,青草萋萋,一片冷落,就是幸存的这座驿站门亭,解放初,也已墙散架斜,仅存石柱及支离破碎的飞檐顶棚。1960年12月,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予以修复,如今已为国家所重视,成为我国邮传历史上极有价值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