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知识百花园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河套西部,与内蒙古、甘肃、陕西为邻,全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地形南北狭长,颇似葫芦形,山地、高原约占全区面积的3/4,平原占1/4。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宁夏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干旱气候,加上地形南高北低的影响,气候特点为: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寒漫长,夏少酷暑;风大沙多,雨雪稀少。全区年平均气温5℃~10℃,一月最冷-10℃左右,7月最热23℃,日温差较大。全年无霜期100~162天。年降水变率大,平均为190~700毫米。南部山区多冰雹。

宁夏历史悠久,远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秦代在此设北地郡,为抵御匈奴,修筑了长城,至今在固原一带仍可见许多长城遗迹。汉代属朔方刺史部。唐代属关内道。宋代为西夏和秦凤路地。元代置宁夏路,属甘肃和陕西行中书省。明代设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清代设宁夏府,属甘肃省。民国初年改为朔方道,1928年又改称宁夏省。1949年9月宁夏解放。1958年10月25日,以原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和固原、吴忠两个回族自治州等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始建于宋朝景德年间(1004—1008)的银川为自治区首府。现全区共辖银南、固原两个地区,银川、石嘴山两个市,下设1个县级市、16个县。全区人口470万人(1990年),其中回族约占1/3,其余为汉、满、蒙古等民族。解放前,宁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解放以来,宁夏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还有水稻、高粱、玉米、谷子、糜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油料为主,其中又以胡麻最多,还有大麻、甜菜、芸芥、油菜、烟叶、药材等。宁夏全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油、石膏、石灰石、磷矿石等,其中石膏储量居全国首位,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宁夏的特产枸杞、贺兰石、滩羊二毛裘皮、发菜、甘草,被誉为红、蓝、白、黑、黄“五宝”,驰名中外。现在,宁夏已建起了煤炭、机械、冶金、电力、化工、轻工、石油、仪表、食品、造纸、电子等工业部门,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地毯、制毡、制革工业有新发展,并有传统手工艺品如银川栽绒毯、贺兰石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