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知识百花园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从1927年开始到1950年6月,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自“八一”南昌起义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之后,中国革命便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中国共产党又先后在湖南、湖北、浙江、河南、陕西等省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随着革命根据地的扩大和巩固,为了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从1930年开始,赣西南(江西西南部)、闽西(福建西部)、赣东北(江西东北部)、湘鄂西(湖南、湖北交界处)、湘赣(湖南、江西交界处)等根据地,相继在党内交通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邮政组织,并发行了邮票。因为当时人们把国民党统治区叫做“白区”,把革命根据地叫做“红区”或“赤区”。所以习称革命根据地的邮政、邮票为“赤色邮政”、“赤色邮票”。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1932年5月1日成立了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统一了中央苏区内福建、江西两省的赤色邮政,发行各革命根据地通用的“苏维埃邮政”邮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1937年又成立了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5月发行了“中华邮政”邮票。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不断开辟的解放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在华北、华东、华中一些根据地先后创办了抗日邮政和战时邮政,发行邮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1950),各解放区发行了大量邮票。从1930年到1950年6月共20多年的人民革命战争期间,据1993年3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记载,在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217个单位共发行邮票、包裹印纸455套2231种。在漫长的战争年代,发行这样大量的邮票,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是世界邮政史上少见的。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是在战争环境中产生的,是在敌人重重封锁、包围之中,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印刷的。印刷邮票的纸张、油墨都是从敌占区秘密、分散运进的。邮票印制简单、粗糙,许多是石印的、木版印的,还有油印的,但这些邮票反映了革命战争的进程和一些重大事件。在使用过程中,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邮路上,邮政工作者和交通员日夜穿行在敌人的封锁线上,活动在各个根据地和解放区之间,他们用血肉之躯筑成了红色交通线,用生命确保了邮政通信畅行无阻,无数革命先烈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以说,这些邮票每一枚都浸染着人民邮政工作者的汗水和鲜血,有些珍贵的票种,是一些革命干部和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而由于战争年代的恶劣环境,这类邮票能留存到今天的数量也是极少的。总之,这些邮票是中国人民同国内敌人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见证,它们铭记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是重要的革命文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史的生动教材。

自1930年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和闽西交通总局首次发行赤色邮票,迄今已整整经历了60个春秋。60年的风风雨雨,使这些珍贵的革命瑰宝更加多姿多彩。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邮电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教委、文化部、全国集邮联、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在京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1990年7月30日下午4时许,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为《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集·革命战争时期卷》和《中国邮票全集·解放区卷》3部集邮图书举行的首发式;1990年8月2日上午9时许,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纪念大会”;1990年8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邮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1990年8月3日下午、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由100多位中外集邮家参加的“区票研究学术讨论会”。有关部门组织拍摄了专题电视片《区票发行60周年纪念活动巡礼》,许多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亲临现场,参加了各项纪念活动。与此同时,在许多革命老区,也纷纷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全国有79家地方报刊、15家中央报刊报道了纪念活动的消息。

为纪念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采取票中票的形式设计,2枚区票的图案,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图两边以富于装饰韵味的山峦重叠的画面加以衬托,给人一种回归革命根据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