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主图为一枚中国地质学会的会徽,该会徽图案是1922年学会刚刚成立时召开的首届理事会决定的,请章鸿钊、谢家荣、杨钟健、葛利普(美籍)四位地质学会会员共同设计,后由张海若绘成。中国地质学会的会徽,用土、石、山、水、中5个篆字,确切地反映了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中国地质历史的四大时期、中国地理、地貌的特征和地质上的若干基本哲理。①“中”字代表中国,“土、石”为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山、水”代表地质学的动力作用,因为海浸、海退及其他水力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外动力作用。火山喷发、地震、地球某些部分的升降运动等,称为内动力作用。②“土、石、山、水”简明地代表了中国地质历史上的四大时期。“石”表示远古界最老的地层;“水”表示古生代伟大的海相堆积;“山”表示中生代强烈的造山运动;“土”表示新生代。③我国东部为浩瀚的海洋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所以用“水”表示;西部多为群峰连绵的山区,用“山”表示;南部为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域,用“石”表示;北部为广阔的黄土及其他土质堆积的区域,则用“土”表示。④根据“土、石、山、水、中”五字的排列顺序,从上至下,从下到上,从左至右,从右到左看,可得“土中石”、“石中土”、“山中水”、“水中山”等句,每一句都代表着地质上若干基本哲理。“土中石”表示沉积长久的土,成为岩石;“石中土”表示坚硬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侵蚀,由块变粒,由粒变成粉土的地质作用结果;“山中水”表示陆地高山受内力地质作用可重新沦为海洋;“水中山”则是古语“沧海变桑田”的意思,实际上也是表示内力地质作用的一种结果。邮票画面下方为一把长长的地质锤,还有一只已打开的地质指南针盒,与面值“8”结合在一起,周围点缀着闪烁光泽的矿石块,象征着地质工作者风餐露宿的艰苦和光荣,表现了中国地质学会的历史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