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对方的心思,满足其需求
许多孩子都不明白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快速地赢得对方的好感?他们都表示,自己在交际中遇到了难题,那就是无法取得对方的信任,所以,自然不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了。在社会中,有一种需求定律,就是指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带有一种需求。
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有的需求是来自内心的,有的需求是来自表面的。所以,当你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学会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别人才会尊重你的需求,对你产生好感,进而信任你。成功的人际关系就在于善于体察别人的真正需要,从捕捉对方的角度来看,时刻为他人着想,这时候,你就可以获得信任了。乔治曾经说过,一定要了解对方心里想些什么。这是一种交际策略,假如你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一绝对的策略,那么一定会在交际中应对自如。
报社最近有人事变动,总编因为要进修去了美国,所以,新调来一个总编。新总编还没有正式报到,报社里上上下下就议论开了,不知道在哪里听到了小道消息,编辑小慧就嚷开了:“听说新来的总编从来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在以前的报社也是个小职员。”“啊?”十几个员工立即傻眼了,旁边一位小伙子笑道:“那还不如我来当这个总编呢,至少我在学校时还是班长呢。”“哈哈……”大家笑起来,谁都知道这话是故意说的。小慧又嚷道:“他在以前的报社都是坐办公室的,从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最基层的采访工作。”“这样子的水平,怎么能领导咱们报社呢?”“就是啊,就是来我们报社做个小职员都还不够格呢。”大家越说越激动,都对这位还没有谋面的新总编有了不屑的看法。
周一,新总编来报到了,他看起来很年轻,脸上总挂着笑容,样子很温和。在早会上,他笑着自我介绍说:“来到咱们报社,有一种小材大用的感觉,别说是做总编,就是当资料室的职员恐怕也不够格。我来这儿的目的之一是体验一下做记者的艰辛,顺便坐一下新闻记者的大车,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帮助,将来去某银行请求他们合作时,替本报同事办一下郊区购房分期付款……”他的话还没有讲完,大家都觉得这个新总编还不错,响起了一片掌声,本来还不服气的员工纷纷都开始支持他了。原来,新总编早知道大家不服气,所以特地考虑了同事们的想法,打消他们心里的顾虑。
新来的总编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同事着想,并且表示自己愿意与他们一起体验生活。就是那几句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无形之中拉近了他与同事们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他对同事们一直焦虑的住房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所以,他也受到了同事们的拥护,这对于他展开新的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每位少年都要步入社会,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离不开社会的,当你想要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加强人际交往。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源于他的专业技术,而剩下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源于他的人际关系。所以,年少的我们要学习那些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士,总是会通过考虑到对方的需求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1.人际交往是需求的互补
英国首相劳埃德说:“要想钓到鱼,得问鱼儿想吃什么。”虽然,这样的比喻有点不恰当,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如此,人际交往实际上是需求的互补,对方身上有你想要的东西,而你只能体察对方的心思,满足对方的需求。
2.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交往的双方都是平等的,凭什么自己就需要低声下气地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呢?当你了解了这是需求的互补,就不应该感到心理不平了,因为只有你满足了对方的需求,他才会满足你的需求,虽然你有所失去但也有所获得。相反,如果你只是取而不予,这样就很难维持交往的关系。
3.彼此尊重与友好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的尊重与友好也是交际的原则之一。在这里,渴望他人的注意,并希望他人感到自己的重要,这也是每个人内心的需求之一。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要学会体察对方的心思,满足对方的这种需求,你只需要学会一点,那就是真诚的赞美。当你在赞美对方的时候,意味着你比较看重对方,而且赞美也是一种财富,你赞美对方,对方也会对你报以信任和好感。
小贴士
当然,孩子们要注意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有的人渴望听到别人的赞美,有的人却不喜欢听那些华而不实的话;有的人希望别人认同他的兴趣爱好,有的人则不喜欢在他人面前提起自己的事情。总的说来,对方心里的需求是什么,这需要你细微地体察,这样才能投其所好,满足其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