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付诸行动,怎么改变命运
有的少年是一座宝藏,挖掘得越深,获得的越多。也有的少年是一匹奔腾的野马,重要的不是学会怎样提速,而是学会控制自己。
人有各种各样的优、缺点,也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经常导致计划落空。人在计划落空时又很容易形成新的计划,新计划其实是旧计划的翻版。结果就是,一项计划翻来覆去总没有结果。这是十分悲哀的事情。
朗费罗说:“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胸有壮志宏图,但若不能付诸实施,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
拖延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进取心,阻碍计划的实施。一个人如果进入拖延状态就会像一台受到病毒攻击的电脑,效率极低。拖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寻找借口。虽然目标已经确立了,却磨磨蹭蹭,像个生病的羔羊,没有一点精神。不论什么时候,他总能找到拖延的理由,计划当然就会一拖再拖,成功便遥遥无期。
安尼瓦尔是一名销售员,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完整的销售方案。他第一天到公司上班的时候,没有去做销售工作,而是在办公室里听歌,他觉得他的销售方案太完美了,不用那么急着去做工作。第二天他仍然没有去做销售,他对自己说,我是学营销专业的,销售对我来说太简单了,不用急。结果一个月过去了,他没有一点销售业绩,老板只好把他开除了。但是老板很惋惜,因为他的销售方案确实非常完美,只是安尼瓦尔没有立刻去执行。
对一个公司来说,很有可能会因为拖延而损失惨重。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触礁,大量原油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却迟迟没有做出外界期待的反应,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布什总统。最后,埃克森公司总损失达几亿美元,形象严重受损。
那么对一个人来说,拖延又会带来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呢?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将成为制约他取得成功的桎梏。在学校,没有一个知识点会因为拖延而自动习得;在家里,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会因为拖延而自主拥有。
社会学家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力量分析”。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直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合理和自信的心态。
所以,有了目标后,最重要的就是放弃任何借口,立刻将它付诸实施,并且坚持到底。我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要求我们行动起来,把心中的梦想通过立刻行动变成美好的现实。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就沾沾自喜,而忘记了行动的力量,那么无论天上的星星有多么漂亮,你也不能把它捧在手中,无论对岸的风景有多么诱人,你也不能目睹,无论海中的贝壳有多么美丽,你也不能把它挂在你的胸前。
那么,拖延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
1.潜在的恐惧心理
许多恐惧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许多人明明对一些事情充满了恐惧却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有的人声明自己并不害怕但他却一直在逃避某些事情,这些就是潜在的恐惧心理。有的人越是逃避,越是害怕,为了逃避这些,只能慢慢拖延,比如,害怕繁重的工作,早上就不想起来,总觉得有一种畏难情绪。
2.时间作息混乱
通常拖延症患者的作息时间表都是混乱不堪的,比如,盲目乐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会想在睡前加班将作业完成,事实上他根本不清楚自己是否能顺利完成;恐惧确切的时间,有的人十分恐惧时间,比如,总是等到父母催了一次又一次,才会交上自己的学习任务;没有具体的规划,拖延症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多久,也没办法说出自己的具体计划,他们总是想捍卫自己的自由,甚至想逃避时间的控制。
3.对最后期限的恐惧
拖延症患者行为与心理的矛盾表现为:一方面他们害怕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他们不到最后一刻决不采取行动。哪怕是之前开始行动,也没办法坚持下去。对于大部分喜欢拖延的人而言,他们的心路历程就是这样的。
4.追求完美而犹豫不决
有的人喜欢追求完美,当他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改来改去,紧急关头也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决断。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对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一拖再拖。
小贴士
孩子们,你是否有这样的表现呢?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做,六点钟起床拖到七点再起,上午该打的电话等到下午再打,每天要写的文章拖到最后时刻再写,今天要洗的衣服拖到明天再洗,这个月该拜访的朋友拖到下个月再拜访。如果你有这些表现,那么你是一个十分拖延的人,应该立刻改掉这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