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态、氰氨态氮肥
凡含有酰胺基的氮肥叫酰胺态氮肥,如尿素等;凡氮素以氰氨基(N≡C-N=)形态存在的称为氰氨态氮肥,如石灰氮等。石灰氮作为肥料,在国内已极少使用。
1.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GB2440-81 规定,由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制得的尿素,应符合表4-6 的要求。
表4-6 尿素的品质指标
2.理化性质
纯的尿素为白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无味无臭,稍有清凉感,比重为1.335(20%、4℃),熔点为132.7℃,水溶液呈中性反应,是一种中性化肥。尿素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硝铵、硫铵比较,它的溶解度比硝铵小,但比硫铵大得多。
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它与温度、湿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尿素吸湿潮解就越快。尿素对热的反应化比较稳定,它的分解点为132.7℃。
3.包装贮运
尿素包装要用塑料薄膜袋,外套以麻袋或三层中牛皮纸袋,或用单层厚质塑料袋。库存适宜温度为20℃以下,相对湿度小于80%。尿素在贮运中应注意防潮,不能同酸性或碱性物质混放。
4.施用
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
(1)做基肥。在旱地耕作前与少量有机肥混匀撒施,然后耕翻入土,施深应在10 cm 左右。在水田先撒施后翻耕入土,隔5~7 d 灌水,待尿素完全转化后,再进行灌水整田。以免养分流失。基肥用量一般每亩15 kg 左右。
(2)做追肥。施用量按硫铵用量减半,施用期比硫铵提前4~5 d。旱地追肥可沟施、穴施,施至5~10 cm 深度处,施后盖土。稻田追肥应排干,以保持浅水层,然后与肥料和土壤混合除草,施肥后2~3 d 不要灌溉。
(3)做种肥。尿素一般不宜作种肥,因其含氮量高,养分浓厚,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同时又有缩二脲的毒害作用,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生长。如要作种肥时,应控制肥料用量,切忌使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
(4)做根外追肥。尿素特别适合在根部外进行追肥。与其他氮肥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尿素是一种分子营养物质,具有中性反应,没有次要成分。直接与作物茎叶接触,不易发生危害;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有利于叶片吸收;尿素往叶内透入时,引起质壁分离的情况少,即使发生,也容易恢复。
尿素喷洒浓度一般为0.3%~0.5%,每亩喷洒尿素150~200 g,7~10 d 喷洒1 次,一般喷洒2~3 次,最好在早晨或晚上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