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溶性磷肥

一、水溶性磷肥

任何可溶于水的磷酸盐肥料都称为水溶性磷酸盐肥料。属于水溶性磷肥的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过磷酸钙又叫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又名过磷酸石灰,简称过石,是目前我国生产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磷肥。

1.质量标准

根据颁布的标准HG2740-1995 规定,用硫酸分解磷矿粉生产的农用粉状普钙的质量标准,其外观为深灰色或灰白色或浅黄色的疏松粉状物。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7 的要求。

表4-7 过磷酸钙的品质指标

2.理化性质

普钙一般为灰白色粉末,也有呈颗粒状的,稍有酸味。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吸湿性一般不大,但受潮吸湿易结块。普钙遇热不稳定,当温度高于120℃时,磷酸一般失去结晶水,水溶性的磷酸逐渐减少;加热到150℃时,无水磷酸一钙因缩合失水而转变为酸性焦磷酸钙(CaH2P2O7 ),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普钙是酸性肥料,与碱作用,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磷酸一钙,将变成不溶性的磷酸三钙。

3.包装贮运

过磷酸钙可散装,也可包装。当散装运输时,车厢应严密不漏,车门紧闭。轮船应有垫板,车和船上应用耐腐蚀的篷布等物遮盖。也可以包装在草袋内运输,每袋净重25~50 kg。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吸收水分和结块,并且会引起各种化学变化,从而将水溶性磷转变为不溶性磷并降低肥料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磷酸的降解。主要原因是过磷酸钙及其铁和铝杂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溶解度低的磷酸铁和磷酸铝。所以在贮运过程中要注意防潮和避免淋雨。

4.施用

(1)集中施用。过磷酸钙可用做基础肥料,种子肥料和追肥,所有这些在集中施用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集中施用作基肥的施用量一般每亩15~25 kg,作种肥时用量每亩3~4 kg,不宜过多。

(2)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放后的施用具有以下优点:减少了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磷的固着。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丙二酸、糖醛酸、乳酸等均具有络合铁、铝和钙离子的能力,可以使其成为稳定的有机络合物。减少了磷被铁、铝和钙离子固定的可能性,因此,过磷酸钙可以保持较高的肥料利用率。混合堆肥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磷素营养,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活性,有利于不溶性磷的转化,也有利于提高磷素的有效性。

(3)制成有机—无机颗粒磷肥施用。颗粒磷酸盐肥料表面积小。首先,它可以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并降低土壤对磷肥的固定作用。其次,可以在颗粒周围形成含磷的饱和层,有利于磷的扩散和作物根部的吸收。最后,粒状磷酸盐肥料有利于机械施用并减少施用期间的损失。颗粒磷肥的粒径以3~5 mm 为宜。在磷酸盐固定率低的土壤中或种植根系发达且磷吸收能力强的农作物时,粉状磷肥的肥料效率通常要比粒状磷肥的肥料效率更高。

(4)分层施用。由于磷在土壤中的迁移率很小,并且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分布也不同,因此最好将磷肥分层施用到作物的活跃根系附近。一般浅施5~6 cm,深施10~20 cm。施用量每亩30 kg 左右,其中1/3浅施,2/3 深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