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概念

一、有关概念

作为五大圈层之一,大气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加速和碳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和重视所生活的大气环境。而对大气运动规律及其影响的认识和把握,则是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气象呢?《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名)(1)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2)气象学。(3)情景、情况。(4)气派、气势。”《新编中国四大辞书·现代汉语辞海》、《现代汉语常用词词典》与上述解释基本一致。《新实用多功能词典》则解释为:“(名)自然界冷热阴晴的现象。”气象的英文为“meteorology”,由希腊文“meteoros”(意为“上空的”)和“logos”(意为“推理”)组成,含有“气象、气象学”之意。《新世纪简明英汉词典》对“meteorology”解释为“(n.)1.气象学,2.(某一地区的)气象。”《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为“地球大气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特别用于预报天气——气象学”。

气象学家对气象、气象学也给出了一些科学的判断和解释。我国近代著名气象学家、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在其著作《气象学》中,明确区分了气象学与天文学,指出“所谓气象学(meteorology)者,乃研究地球上空气中各种现象之科学”。美国气象学家华莱士(Wallace)和霍布斯(Hobbs)认为,大气科学传统上分为两门:气象学和气候学,其中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而气候学研究构成气候的大气长期统计特性。徐祝龄(1993)指出,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的科学,它是人们用来了解各种大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时间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大气科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周淑贞(1997)提出,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可见,关于气象,存在两种含义:一是指大气运动导致的冷热阴晴、风雨雷电等自然界现象,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降水、蒸发、辐射、日照及各种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二是指研究上述自然现象规律的一门科学,并发展丰富成为今天的“大气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