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案 例

案例1: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MetService)

公司简介[4]

新西兰对气象的观测和研究始于19世纪40年代,大量海难事故的发生迫使政府部门开展暴风预警服务。1861年新西兰气象局的成立标志着其气象预报服务的出现。直到1926年科学和工业研究部门成立时,气象预报还只为海洋部门服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其气象预报部门成为新西兰皇家空军的一部分。1964年气象预报成为新西兰国内航空部门的组成部分,1968年又成为交通部新的“超级部门”。

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的气象部门面临政府资金不足的巨大压力。政府部门倡导专业化服务“使用者付费”运动,赋予了气象部门更多的自主经营管理权。可以说,政府公共资金使用的改革与国内气象服务管制的取消导致了1992年两个新西兰国有气象公司的诞生: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和新西兰国家水文与大气研究所(NIW A)。

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总部设在惠灵顿,目前雇用员工200多名。公司能够代表交通部发布官方的天气警报,还取得了民航局颁发的气象服务认证资格。依赖专业的气象判断、领先的技术、优质的质量管理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创新,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赢得了客户的尊敬。公司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天气信息服务,在新闻媒体、航空、能源等产业的气象服务领域具有优势。

自成立以来,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使命不断发生变化。引导和服务于新西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已经成为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关注的焦点和工作的重点。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奋斗目标主要有三个:①成为在复杂环境中提供气象服务的全球领袖;②在向客户提供创新性产品和卓越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增长;③通过热情的高技术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极其重视服务的质量,自建立以来其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改进不仅在于气象学的专业知识,更在于其重视科学研究发展、以顾客利益为先的服务精神。公司于1995年取得了ISO 9001的认证证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这一资格的国家气象服务公司。“客户”一词让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充满激情,因为“使用者”在接受和使用服务时没有表达需求的权利,更没有抱怨的权利。而在一个没有管制的竞争性的市场上,“客户”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够为客户带来利益,否则他们就会把钱投在其他地方。当然,很多人使用气象服务并不直接付费,而由代表他们的政府(当然他们要给政府交税)、公司、报纸或电台、电视台付款。但只要这些人是“能影响购买决定的人”,就不能说他们不是客户。

主要业务领域

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主客户是政府,其总收入的50%来源于政府。根据新西兰法律,交通部负责确定气象服务条例并指定恶劣天气警报的制发单位。交通部已聘用气象服务公司执行下述任务:依靠全球通信系统收集和分发业务资料、恶劣天气预报、公海和沿岸海洋预报及其他一些有关的服务。实际上,这是国家气象局的主要职责。

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另一部分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5%)来源于航空客户。与大多数国家不同,这些服务既不是用通常的政府收入来支付,也不用着陆或飞行费用来支付。新西兰的航空气象服务是公开竞争的,唯一的要求是需要达到民航局制定的严格的质量标准(174条款)。早在1995年11月,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就已经取得174条款的证书。

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不仅与新西兰皇家空军,而且与国内外航空客户签有合同。国际民航组织指出,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提供的服务超过了所需标准,满足了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公司还开发了一种计算机软件包及传输系统,称为MINI,简化了为每次飞行准备文件包的飞行派遣任务。这些成功激励公司向国际领域扩张,为本国以外的市场提供服务。

其他商业化服务的收入占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总收入的25%,主要是通过向特定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来实现的。

不难看出,与政府的合作是气象服务公司主要的也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它保证公司稳定和健康发展。但是,航空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是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收入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也是其能够不断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源泉。

进军中国市场

凭借先进的气象服务技术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在立足本国的同时,早已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改革开放的中国吸引了世界各国投资者的目光,中国这块巨大无比的蛋糕又如何能够躲过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敏锐的嗅觉呢?

万事开头难,在21世纪初,中国气象服务市场的商业化道路还几乎没有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化的气象服务就没有需求,而有需求就必然会有市场。中国国内的气象服务完全由政府部门提供,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气象信息是完全免费公开的,因此针对普通百姓提供气象服务可能性不大,也难以得到中国政府部门的批准。

在服务市场上,只有一流的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客户。为航空业提供气象服务是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强项,而中国的气象部门并没有把航空公司作为客户,并没有为航空业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捕捉到这一敏感的信息以后,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了。

要做在中国气象服务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外国企业,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不仅有眼光,而且还很有魄力。

放眼中国的航空市场,实力最强的航空公司当数南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密集、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在中国大陆有新疆、北方、北京、深圳、海南、黑龙江、吉林、大连、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珠海直升机等13家分公司,以及厦门航空、汕头航空、贵州航空、珠海航空、重庆航空等5家控股子公司。南方航空在上海、西安设立基地,在成都、杭州、南京等地共设有17个营业部,在新加坡、东京、汉城、迪拜、阿姆斯特丹、巴黎、洛杉矶、纽约、悉尼、拉各斯等地设有49个国外办事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迅速。1997年,南航分别在纽约和香港同步上市,2003年在国内成功上市。先后联合重组、控股参股多家国内航空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波音737,757,777,空客A330,A380等先进客机;首家推出计算机订座、电子客票等业务;引进开发了收益管理系统、运行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货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广泛覆盖各流程的信息系统,信息化优势明显。2003年,南方航空在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排名第9位,并获“最佳信息化效能奖”。

正是看中了南方航空公司在中国民航业的领头羊的地位,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才把其作为自己的目标客户,作为自己进军中国市场的一个“桥头堡”。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眼光没有错,开放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并没有拒绝这个来自小国新西兰的气象服务公司为其提供的服务。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成功地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安装了WINZ(航空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南方航空公司的一个合作伙伴。

南方航空公司为什么愿意接受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呢?其原因就是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是服务型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不仅有先进的气象服务技术,更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公司从客户的需求着想,努力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一流服务。一项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为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服务产品摆在面前,又有哪个企业能够拒绝呢?

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合作,是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进军国际航空产业气象服务领域的一个战略举措。这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使得其有幸成为进入中国气象服务市场的第一家跨国气象公司,为其企业形象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树立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气象服务市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大事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与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的合作敲开了中国气象服务市场的大门,为国内气象服务行业带来了市场的观念和竞争的种子。

案例2: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WIS)

公司简介[5]

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WIS),成立于2000年6月。公司是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独家出资组建的,从事气象信息商业服务的北京市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气象中心对外进行商业气象服务与合作的唯一窗口企业。

WIS的人员是由原国家气象中心各主要业务处室抽调出的业务骨干组成。WIS依托国家气象中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内顶级气象专家、高性能的巨型计算机系统和丰富的气象信息资源以及预报工具,致力于气象科技新产品的应用和开发,在图形、图像、数值预报算法以及在线数据服务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WIS是中国加入WTO后气象信息和技术服务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实体,扮演着整合加工全国气象系统各种观测资料及预报产品的关键角色,从事各类气象监测预警发布、数值预报产品加工和高端有偿专业气象服务,为客户提供长、中、短期的天气预报、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生产气象指数预报、旅游气象预报、海洋气象导航、城市环境气象、设备活动咨询及法律取证等多种气象服务。

自公司成立以来,WIS的各项业务均取得了健康、快速发展,年均业务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并与国内外天气信息服务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气象服务产业的迅猛发展,公司将专注于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发,致力于公司的长期持续性发展。

主营业务介绍

WIS通过与铁道部、交通部、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总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等各大部委和企业的长期有效合作,分别在航空气象、交通气象、海洋气象导航、水文气象、能源气象、天气风险等各个气象服务领域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良的气象服务保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WIS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话、手机短信、信息屏等各种媒介和途径,为广大公众提供最及时、最权威的天气服务。尤其在网络公众气象服务领域,公司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通过与新浪、百度、MSN、Google、雅虎、腾讯、携程、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移动等国内主流网站和无线媒体的合作,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气象在线数据与服务提供商之一。

1.海洋气象导航

我国是海洋大国,近海气象灾害十分严重。强烈大气扰动,如台风(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活动等导致的大风、大雾及风暴潮、海冰等灾害性天气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海洋航运、油气开采、渔业、环境、旅游也都对海洋气象服务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现代海洋气象导航技术,被认为是减轻海难、安全航行、趋利避害、省时节能、提高营运效益的一个有效手段。

1999年,国家气象中心(WIS的投资人)与英国国防部海军水道测量局合作,在英版电子海图上配合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的权威资料,推出了“全球航海智能系统”,它是一套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功能航海安全综合保障软件。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的海洋气象业务主要包括:负责全球海域气旋监测与分析,全球海域和我国近海海区海浪、海温、洋面大风、海雾等海洋环境气象要素的监测与预报,制作西北太平洋气压场、风场、浪高、浪向等预报分析业务指导产品,全球海洋气象导航业务。

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全国气象业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天气监测网中的亚洲区域气象中心和气象通信枢纽,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完整的全球资料和较强技术力量。由经验丰富的气象专业人员和资深船长共同为船舶进行气象导航服务,是船长可以充分信赖的好帮手。

2.为能源行业提供气象保障

气象与能源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石油生产和销售、电力与能源生产、电网运行安全以及电力需求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气象部门与能源部门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气象为能源行业的服务已转变为富有行业特色的专业预报服务,并逐渐发展为包含电力负荷气象预测、电力生产气象保障与评估、电网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核电站安全气象保障、油品生产与销售等多种业务,在发电及电力调度、石油生产销售等单位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也为这些部门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利用现有的天气气候资源,提高水力、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和绿色环保型能源的开发能力,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3.为电力行业提供电力负荷指数预报

WIS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供电监管部合作,共同开展了气象对电力负荷影响分析研究工作,分别在电力负荷分析技术、气象影响因子提取技术、与电力负荷具有高敏感性的综合性气象因子的计算技术以及电力负荷预测建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建立了未来一天逐3小时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在2004年7月21日,首次向公众发布了电力需求气象预警指数。

4.与交通部门的通力合作

自2003年起气象部门开始研究气象因子对交通的影响,通过对各气象要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开发了路面状况和交通安全气象指数预报,为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保障能力,切实改善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005年7月27日,交通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了共同开展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备忘录,双方将开展合作,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交通气象信息预测、发布机制,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公路气象信息,避免公路交通延误,减少恶劣天气诱发交通事故。

国家气象中心为中国气象局指定的交通气象预报技术支撑单位,主要承担公路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的相关技术研究和组织实施工作。目前,WIS与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共同开展了全国公路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同时也联合瑞典哥德堡大学与交通部进行中国道路天气信息与预警业务系统研究工作,旨在将现有的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监测和自动气象站,与交通部门现有的路面状况监测系统实现了资源、信息共享以及气象信息实时显示功能。该系统的建成对增强预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预报质量和预报服务针对性、改进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以及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及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气象预报

农作物生长在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与气象是息息相关的。风、雨、雪、雹,冷、热、光照等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从1949年至1988年的40年里,我国的农作物因遭受水旱、风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受害面积达3300公顷,其中成灾的面积为1400公顷,每年因灾损失粮食达200亿公斤以上。由此可见,认识和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规律,积极采取防御措施趋利避害,是非常重要的。

WIS依托中国气象中心生态农业气象室及中心各业务部门的产品,向社会推出的农业气象情报、土壤墒情监测公报及预报、农业干旱监测预报等产品,具备权威性、全面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对农业相关领域,农业期货市场,农业相关网站和关注农业的朋友们和农民兄弟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6.无线增值业务

WIS通过和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推出国内独家全网专业气象信息短消息服务“10661210”。“10661210”是气象系统唯一的全国范围的、跨区域全网短信号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为广大的移动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短信服务。WIS是唯一具有全国范围气象信息发布资质的专业气象信息服务提供商,是唯一覆盖全国两千多个县市、具有中国移动全网运营资质的专业气象信息产品和短信产品提供商。

WIS和中国移动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移动梦网的天气频道,推出了基于WAP的气象服务,为手机用户提供图文并茂的天气资讯。通过与其他SP商合作,WIS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彩信,WAP,KJAVA,BREW,IVR等天气增值业务。

7.其他业务

WIS在商业化道路上为企业客户提供富有个性的气象服务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服装行业面临着“靠天吃饭”的困境,商家若能提前知道季节的转变以及天气的冷暖,就能科学地提早对生产、销售做出长远计划,就能降低成本投入,在经营上获得最大的利润。影响服装生产、销售的气象要素主要是旬、月、季度气温和降水变化等。目前,WIS已经与国内数百家服装、鞋帽企业开展多方合作,制作长期气候预测、中短期天气预测信息,如季节起止时间预测、节气气候预测、强冷空气过程预测。

气温高低直接影响到空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针对空调生产企业的长期气候预测可为空调企业的生产提供有用参考,避免气温过低时出现空调的滞销或持续高温下的空调脱销。此外,人体对冷热的感知不仅仅和气温有关,大气的相对湿度、风力等共同决定了体感温度。空调开启指数正是综合了各种气象要素做出的短期预报,可为空调企业销售计划的制订提供得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