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条件价值评估法概述[2]
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也称为意愿调查法、假想评价法等。美国是CVM研究的起始国和主导国,在与环境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联邦法院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CVM成为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的一种主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环境物品的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对环境、气象服务等具有无形效益的公共物品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
CVM是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评估法,是在假想的市场情况下,直接调查和询问人们对某一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保护的措施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或对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WTA)及以用WTP和WTA估计环境效益改善或环境质量损失的经济价值。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公共物品无法进行市场交易的限制,使研究者可以透过各种不同假设情形,了解民众对公共物品的偏好,进而评估公共物品的价值。
CVM的经济学原理:个人对各种市场商品和环境舒适性具有消费偏好,其对市场商品的消费用x表示(可以自由选择),环境物品用q表示(不受个人支配),个人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u(x,q)。个人对市场商品的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y和商品价格p的限制。在一定的收入限制下,个人力图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

式中,下标i为市场商品的种类,
受限的最优化产生一组常规需求函数:

定义间接效用函数为:

在这里,效用为市场商品的价格和收入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也是环境物品的函数。
假定p,y不变,某种环境物品或服务q从q0到q1,相应的,个人的效用从u0=v(p,q0,y)到u1=v(p,q1,y)。
假设变化是一种改进,即q1≥q0,则u1≥u0。这种效用变化可以用间接效用函数来测量:

式中C为补偿变化,即当q从q0变化到q1而效用在变化后与变化前保持不变时所要推导的个人所愿支付的金钱数量,即CVM调查试图引导的回答者个人的WTP(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由于环境物品的公共物品特性,总的WTP(环境物品或服务的总经济价值)由个人的WTP加总获得。
CVM研究的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
(1)创建假想市场。对相关情况进行必要说明,使被调查者能充分了解相关信息。
(2)获得个人的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运用各种调查方式,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或邮件访问等进行,在问卷调查中,接受调查对象被要求就相关情况回复其支付意愿或接受补偿意愿。
(3)估计平均的WTP或WTA。用相关的经济及统计方法,推算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支付意愿。
(4)估计支付意愿/受偿意愿曲线。
对于条件评估研究的WTP的引导技术有很多,其中,封闭式二分式选择问题格式目前被认为是CVM研究中最先进的方法。由于封闭式问题格式的“是”或“不是”的回答结果为一种离散变量,因此需要适当的经济统计模型来定量这种问题。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是在离散反映的条件价值评估的数据分析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两种模型。
Hanemann指出,被调查者对某一给定的货币数量愿意支付的可能性可以用Probit或Logit模型进行统计估计。基本的关系式如下:

式中B0,B1是采用Logit或Probit函数回归的系数,X是被调查者被要求支付的某一投标数量。其他的系数还可以包括对一些态度性问题或者回答者的统计信息(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在环境组织中的成员身份等问题的回答。
当WTP≥0时,Hanemann从公式(6-14)给出了计算WTP期望值的公式:

式中B1是估计的最大金钱支付数量对回答“是”概率的影响系数。如果回归方程中没有其他独立变量的影响,则B0是估计方程中的常数项;如还有其他独立变量的影响,则B0是常数项与其他独立变量的回归估计系数与其平均值乘积的和。平均WTP的置信区间的计算,可以采用方差-协方差矩阵和Park等提出的模拟方法。
CVM的优缺点。条件价值评估方法是引导个人对非市场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估价的一种相对直接的方法,易于应用,基本不需要任何的理论假设。由于条件价值法主要依赖的是个别调查者的观点,带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又由于其理论前提相对简单,使得CVM得到的价值评估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常常受到人们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