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谈判的“囚徒困境”

二、国际气候谈判的“囚徒困境”

《京都议定书》是约束各国碳排放的国际性法律制度,但这种制度的约束力是不强的。美国于2001年宣布退出就是很好的说明。因为,退出议定书将使本国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是说,当各国都从本国利益出发而采取不合作策略,将使国际去合作陷入到困境之中。

如图8-2所示,假设A,B两个国家没有互相制约的机制,国家A面对国家B“合作”与“背叛”的两组选择,选择“背叛”的收益均大于选择“合作”的收益,分别是4>3,2>1。所以,无论国家B如何选择,国家A将都会选择“背叛”。由于国家A与国家B均是理性的国家,面临同样的策略选择,国家B也将选择“背叛”,最终形成纳什均衡。这一结果表现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尽管,“合作,合作”是A,B两国的共同利益,但两国都会为本国的更大利益而选择背叛。

img

图8-2 国际合作中的“囚徒困境”

当每个国家都任意排放温室气体时,会造成全球的气候“公共的悲剧”。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如果每个国家都认为,在其他国家无限制地排放的同时,自身进行减排的结果是本国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而别国经济快速增长,或者认为自己国家的排放量只是世界总排放量的极小部分,起到的是边际作用,不足以构成全球气候的明显变化,不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决定性的影响,限制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减缓全球的气候变暖无根本性贡献,于是选择无限制地排放温室气体,那么当每个国家都选择不合作时,就会引发全球性的无限制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产生“公共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