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1.蔡虹:《转型期中国民事纠纷解决初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常廷彬:《民事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常怡:《外国民事诉讼法新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民事诉讼程序之优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5.陈亮:《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6.陈泉生:《环境法哲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7.陈荣宗:《诉讼当事人与民事诉讼程序》,台北三民书局1987年版。
8.陈小平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9.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1.杜建勋:《环境利益分配法理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年版。
12.段厚省:《民事诉讼标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段厚省:《请求权竞合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14.段厚省:《诉审商谈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5.段厚省、张峰:《证明评价原理——兼及对民事诉讼方法论的探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6.范愉:《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傅清剑:《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从“公地悲剧”到“公地救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18.傅贤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19.傅郁林:《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高鸿钧:《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在事实与规范之间〉阅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黄学贤、王太高:《行政公益诉讼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3.江伟、肖建国:《民事诉讼法》(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4.江伟等:《民事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5.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李冰强:《公共信托理论批判》,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27.李挚萍:《环境基本法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8.李祖军:《民事诉讼目的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9.林剑锋:《民事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刘敏:《裁判请求权研究——民事诉讼的宪法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刘年夫、李挚萍:《正义与平衡——环境公益诉讼的深度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2.刘少杰:《国外社会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3.刘学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以团体诉讼制度的构建为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4.卢正敏:《共同诉讼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5.吕忠梅等:《环境司法专门化:现状调查与制度重构》,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36.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7.潘申明:《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8.齐树洁:《美国民事司法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9.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
40.孙笑侠:《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1.汤维建:《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2.汪劲等:《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王莉:《环境侵权救济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4.王立:《环保法庭案例选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5.王蓉:《环境法总论——社会法与公法共治》,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6.王文革:《公众公有物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47.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9.翁子明:《司法判决的生产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0.吴应甲:《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多元化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7年版。
51.吴英姿:《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52.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3.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4.辛帅:《不可能的任务——环境损害民事救济的局限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5.许士宦:《新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6.颜运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7.杨建华:《民事诉讼法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8.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
59.杨严炎:《群体诉讼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0.尹田:《民法思维之展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1.张贵玲等:《环境法治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62.张建伟:《政府环境责任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3.张晋红:《中国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4.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65.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6.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7.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8.张震:《作为基本权利的环境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9.张忠民:《一元到多元:生态诉讼的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70.赵汀阳:《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1.朱建庚:《中国海洋法律保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72.邹碧华:《要件审判九步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二、中文译著
1.[美]安德鲁·桑顿等:《法庭伦理学与专家证人》,杨天潼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美]本杰明·卡多佐:《论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最高法院史》,毕洪海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美]达玛什卡:《司法与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版。
9.[日]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2.[美]哈泽德、塔鲁伊:《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美]霍姆斯:《普通法》,冉昊、姚中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5.[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6.[法]勒内·达维:《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德]罗森贝克等:《德国民事诉讼法》,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8.[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李秋零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意]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俊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0.[德]穆泽拉克:《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周翠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法]让·文森、塞日尔·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罗杰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2.[日]新堂幸司:《新民事诉讼法》,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4.[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陈刚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日]中村宗雄、中村英郎:《诉讼法学方法论》,陈刚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26.[美]朱克曼:《危机中的民事司法》,傅郁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外文著作
1.Alan Murdie,Environmental Law and Citizen Action,Earthscan Publications Co.Ltd.,1993.
2.Barry Bozeman,Public Values and Public Interest,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7.
3.Mark Wilde,Civil Lia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
4.Rena Steinzor,The People's Agents and Battle to Protect the American Public,Chicago University Press,2010.
5.Ronald G.Shaiko,Public Interest Representation in 1990s and Beyond,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9.
四、中文论文
1.蔡守秋:《从环境权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6期。
2.蔡守秋:《论公众共用物的法律保护》,载《河北法学》2012年第4期。
3.陈柳钦:《营利性环保联合会如何垄断环保公益诉权》,载《中国能源报》2013年7月8日第4版。
4.程启军、徐伟:《实证主义的潜设:在“社会事实”与“理想类型”的连续体之中的平衡》,载《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1期。
5.崔华平:《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载《环境保护》2008年第24期。
6.丁宝同:《民事公益之基本类型与程序路径》,载《法律科学》2014年第2期。
7.段厚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本理论思考》,载《中外法学》2016年第4期。
8.段厚省:《民事诉讼目的:理论、立法和实践的背离与统一》,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9.龚学德:《论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弊端》,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10.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之界定》,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11.贺海仁:《域外公益诉讼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4期。
12.胡玉鸿:《韦伯的理想类型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3.江伟、刘荣军:《民事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作用的分担》,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14.李光春:《论我国海上船舶污染清除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公私法融合为角度》,载《环境保护》2013年第15期。
15.李嗣新等:《在新建水库食物网中生物累积与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载《生态学报》2016年第5期。
16.李挚萍:《欧洲环保团体公益诉讼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中州学刊》2007年第4期。
17.廖柏明:《检察机关介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与建议》,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6期。
18.林莉红:《公益诉讼的含义与范围》,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6期。
19.吕忠梅:《环境公益实现之诉讼制度构想》,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
20.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
21.宋宗宇、郭金虎:《扩张与限制: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确立》,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3期。
22.孙光:《船舶污染海洋损害司法鉴定研究》,载《环境保护》2011年第1期。
23.唐力:《辩论主义的嬗变与协同主义的兴起》,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6期。
24.田平安、刘春梅:《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
25.王福华:《民事诉讼协同主义: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6期。
26.王惠民:《理想类型及其变革意义》,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7.王玫黎:《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载《现代法学》2015年第4期。
28.王蓉:《论环境权主体和客体》,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9.吴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构造》,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30.吴泽勇:《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4期。
31.肖建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模式研究——以中、美、德为中心的比较法考察》,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32.肖建华:《构建协同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33.谢伟:《德国环境团体诉讼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
34.薛冰:《个人偏好与公共利益的形成——兼论阿罗不可能定理》,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1期。
35.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
36.杨朝霞:《论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与起诉顺位》,载《法学论坛》2013年第3期。
37.于佳佳:《日本判例的先例约束力》,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38.余少祥:《什么是公共利益——西方法哲学中公共利益概念解析》,载《江淮论坛》2010年第2期。
39.张大海:《论我国环境保护团体诉讼的建构——以德国环境保护团体诉讼制度为参考》,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8期。
40.张卫平:《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
41.章礼明:《检察机关不宜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载《法学》2011年第6期。
42.赵钢、刘学在:《从法律文化背景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3.朱金高:《民事公益诉讼概念辨析》,载《法学论坛》2017年第3期。
五、网络文献
1.鲍小东、杨国要、李雅娟:《独家解密幕后的“关心”与“不关心”1.6亿元:环境公益诉讼天价破冰》,载于: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238,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9月28日。
2.《重庆志愿者组织起诉三大外卖平台》,载于:http://cq.qq.com/a/20170906/016106.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0月21日。
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载于:http://www.gov.cn/zwgk/2005-12/13/content_125736.htm,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9月21日。
4.《江苏环境公益诉讼案企业赔1.6亿》,载于:http://news.sina.com.cn/c/2014-12-30/164431345072.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1月6日。
5.赵汉斌:《云南回龙山水电站环境公益诉讼已立案,被告方尚未作出回应》,载于:http://money.163.com/18/0226/09/DBIH6UKM002580S6.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2月27日。
6.《外卖公益诉讼》,载于:http://news.hexun.com/2017-09-28/191048141.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0月21日。
7.张宽明:《泰州法院判决迄今赔偿数额最大环保公益诉讼案》,载于: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10/id/1457724.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7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载于:http://www.zhb.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