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改变,不妨试着接受

既然不能改变,不妨试着接受

生活中好多事情,让我们感到非常无奈。这些事情都是我们不能阻止的,只有接受已发生的事实,才能避免自己变得更加痛苦。

◎烦恼都是自找的

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烦恼与欢欣,成功与失败,仅在一念之间,烦恼都是自找的,要想从烦恼的牢笼中解脱,得到幸福、得到健康,首先要“心中无物”。放下心中的一切杂念,尤其应当舍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让这些影响情绪,从而维持内心的纯真,简单地生活。

人生,短短的几十年,这一路走来,有得亦有失,面对得到的和失去的,你是否也曾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古人称人世纷扰为“过眼云烟”,说透了无非是一种境界,只是常人很难达到罢了。

这世界本身就有太多的无奈,也有我们太多的追求,如果总把生活想得那么完美,便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便失去了怡然生活的意义。不要计较太多,无所谓对与错,很多事情稍纵即逝,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乐观的心态。

沙林吉夫人每天都是乐乐呵呵,仿佛从来没有忧愁,这很让大家喜欢。一次,一个朋友问她:“是不是从小到大,你都没有烦恼过?”

沙林吉夫人笑了笑,说:“那怎么可能?其实在过去,我的生活都差点被忧虑毁掉。在我学会征服忧虑之前,我在自作自受的苦海中,生活了整整11年。那时我脾气不好,很急躁,生活在非常紧张的情绪之下。买东西时我都会发愁——也许房子烧了,也许佣人跑了,也许孩子们被汽车撞死了……”

朋友大吃一惊,说:“怎么会?那你怎么调整的?”沙林吉夫人解释道:“我第二个丈夫是一个律师,他的逻辑能力很强,从不为任何事情忧虑。每当我紧张或焦虑的时候,他就对我说:‘不要慌,让我好好地想一想……你真正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分析一下概率,看着这种事情是不是有发生的可能。”

看到朋友的惊愕,沙林吉夫人继续讲道:“有一次,我们在一条公路上遇到了暴风雨。道路很滑,车子很难控制。我想我们准会滑到路边的沟里去,可我丈夫一直对我说:“我现在开得很慢,不会出事的。即使车子滑到沟里,我们也不会受伤。’他的信心和镇定的态度使我慢慢平静下来。”

说完,沙林吉夫人顿了顿,又讲了另一件事:“有一年夏天,我们到落基山区露营,突然遇到了暴风雨。帐篷在大风中抖着、摇晃着,发出尖厉的叫声。我每分钟都想:帐篷要被吹垮了,要飞到天上去了。当时我真被吓坏了,可我丈夫不停地说:‘亲爱的,我们有几个印第安向导,他们对这儿了如指掌,说这里从没发生过帐篷被吹跑的事。根据概率,今晚也不会吹跑帐篷。所以你不用紧张。’我放松了精神,结果那一夜睡得很安稳。而且什么事也没发生。”

“根据概率,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这句话摧毁了我90%的忧虑,使我过去这20多年的生活过得十分美好而又平静。”沙林吉夫人如此解释。

其实,大部分的忧虑和哀伤,都是来自人们的想象而并非来自现实。在生活中,很多我们曾经十分担心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为几乎不会发生的小概率的事件而忧虑,是多么愚蠢的事情,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有很多“杞人”,他们总是因为自己那些无趣的想法而寝食难安。

同样地,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内心的许多忧虑往往并不是起源于外界的危险信号,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非理性想法。我们总是担心疾病,担心车祸、担心失业,但是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我们内心的想象而已。在这背后,隐藏着你这样的一个想法:“生活必须是平安的,并且要按照我希望的方式进行,而不要有太多的麻烦和困难,如果不是这样,我可就无法忍受了。”

你要知道,你这样去烦恼,是不能改变任何事实的。其实,生活原本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尽管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可是它们很难对生活产生根本的动摇。所以,坚定自己的信心,舍弃那些无趣的想象,你会发现生活很可爱,并不像电影一般跌宕起伏。

◎你有能力决定对生活的态度

别为你无法控制和改变的事情烦恼,你没有能力阻止即定之事,但是你有能力决定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如果你不控制它们,它们就会反过来控制你。想开点儿,有些事情既然不能改变,不妨试着接受。只要能坚持这种生活态度,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一架舰班上,碰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状况。快降落时,飞机遇到了乱流,不断上下颠簸,整个飞机上的乘客都尖叫着。

10分钟后,飞机的状况还是很糟。刚刚尖叫的人,已经叫到声嘶力竭,飞机上有个牧师,开始祷告起来。这时,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开始仿效他。机舱里充满各式各样祷告和念经的声音。然而,飞机的颠簸幅度仍旧有增无减。

经念完了,全部的人都陷入了寂静中,有位老先生以沉稳的声音打破寂静,说:“现在,还是请大家把身份证放进内衣里吧。”全机愕然。老先生解释道:“这样,万一发生了什么事,人家才认得出你是谁,家人才找得到你。”所有的乘客都默默地照做了。

所幸飞机并没有失事,在降落前恢复了平稳,呆若木鸡的乘客,在惊吓中听到了起落架触地的声音。

飞机虽然平安降落,但大家还是失魂落魄的……

故事中的老先生是个明智的人,他的举动告诉我们,在当时那种紧急的状态下,再多的慌乱都是无济于事的,唯有镇定自若,冷静现实地做好善后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种“不能改变就接受”的态度,也是我们重新审视、思考人生的一种智慧。

把“身份证放在内衣里”的智慧,就是认清“什么是我可以改变的”和“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可以改变时,要尽力改变;无力改变时,就要心平气和地接受。

曾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人,他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花多大的价钱都要想办法买下来。有一次,朋友告诉他,在旧货市场上发现了一个年代久远的瓷瓶。这位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放下电话,骑上自行车就直奔旧货市场。最终,他花了很高的价钱把那个瓷瓶买了下来。

老人把这个宝贝绑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兴奋地边哼着小曲,卖力地蹬着自行车。途中,由于瓷瓶拴得不牢固,只听见“咣”的一声,瓷瓶从自行车后座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骑。

这时,路边的一位行人对他大声喊道:“老先生,你的瓷瓶摔碎了!”“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老人没有回头,只是大声地回应着那个行人。

“哟,真是个怪人!”

“摔碎了,多可惜呀!”

在路人的惋惜声中,老人的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老人始终没停住自行车,甚至没有回一下头,就那样潇洒地走了。

假如换成另外一个人,肯定会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对着已经成为碎片的瓷瓶,抱怨自己的大意,甚至有的人因过分责怪自己而长期生活在痛悔中,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也难以恢复精神。

然而你换种思维想一下,即使你再痛苦,那个瓶子也不会再有了,你又何必因此让自己不高兴呢?所以既然不能改变现实,那么我们就试着去接受它。别为你无法控制和改变的事情烦恼,你没有能力阻止既定之事,但是你有能力决定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如果你不控制它们,它们就会反过来控制你。瓷瓶已经碎了,苦恼万分之后还是得接受事实。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就当它们是你的一个小挫折。不管此时你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不管是业务谈判还是一次好友的聚会,事情都有可能会弄砸了,比如,也许谈判话不投机,你就会失去一次赚钱的大好机会;也许好友聚会时会出现酒后出言不逊的状况……预先把它们考虑在内吧,否则的话,它会让你一时无法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