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工作态度
摆正工作态度
对于工作来说,无论工作平凡或伟大,无论困难或容易,你的态度都将决定你能够取得怎样的成果。卓越的态度可以使平凡变成伟大,平庸的态度可以使伟大变成卑微。可以说,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面对工作的态度主要有两种,我们可以从中任选其一。第一种是爱迪生所说的:“我一辈子从来没有工作过,我只是在玩而已。”另一种就是古希腊福州里邪恶国王西西弗斯王所认为的“工作就是苦役”。
爱迪生认为工作可以创造出生产力、乐趣以及满足感。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可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快乐和成就感。
杰西是美国一家宾馆的客房经理,他总是有好心情,当别人问他最近过得如何时,他总是有好消息可以说。
当他换工作的时候,许多宾馆的打扫人员都跟着他从这家宾馆换到另一家。为什么呢?因为杰西是个天生的激励者,如果有某位员工今天运气不好,杰西总是适时地告诉那位员工往好的方面想。
有人问他:“没有人能够总是这样积极乐观,你是怎么做到的?”杰西回答说:“每天早上起来我告诉自己,我今天有两种选择,我可以选择好心情,或者选择坏心情,但我总是选择好心情。即使有不好的事发生,我可以选择做个受害者或是从中学习,但我总是选择从中学习。每当有人跑来跟我抱怨,我可以选择接受抱怨或者指出生命的光明面,但我总是选择指出生命的光明面。”
应该说,杰西懂得工作的真谛,因为工作本应是一件需要每一个人用心去做的、快乐的事情,但却被很多人认为只是谋生的手段。的确,如果我们用应付的态度来对待工作,自然难以从中得到乐趣,更不用说能将工作做得出色。
◎用好的态度去面对无法选择的工作
有句话说得很好,我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努力;我无法选择天气,但可以选择心情。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你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态度。我们也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工作,因为很多时候人们的选择自由度确实不大。但是,一旦你参与了某项工作,来到某个岗位上,就必须要有把它做好的态度。因为怎样去面对工作,这个态度的决定权是在你的手中。
在一所学校里,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的职业是给学校拉上课铃,这个工作他一干就是30年。在这30年里,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老人也在学生的眼里,由“校工叔叔”变成了“校工爷爷”。他在这个岗位上从没误过一天工,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坚持着拉铃的时间不晚一分一秒。后来,老人已经70岁了,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不能在学校继续工作了。离开学校的那天,校长和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来为老人送行,老人说,想要学校送给他一件东西,留个纪念。校长说,已经为他备了一份礼物——一件纯毛毛衣。老人说:“不,我要的是这个。”说罢,老人从屋里拿出一个红布包,里面包着一只学校里早已淘汰不用的铜铃。他说:“这只铜铃陪了我大半辈子,我想把它带回家去,看到它就能想起我工作的日子。”听了老人的话,在场的所有人眼睛都湿润了。
诚然,这位老人的工作岗位很平凡,甚至在许多人眼中很不起眼。但正是这个工作岗位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光阴,同时,也正是他的勤恳态度为这个岗位增添了庄严的分量。
工作中,我们常常喜欢为自己寻找理由和借口,不是抱怨职位、待遇、工作的环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或老板,而很少问问自己: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薪水吗?要知道,抱怨得越多,失去得也越多,而只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才能获得出类拔萃的机会。
莉莉安大学毕业后,进入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电视台当记者。虽然说是记者,但她却没有被指派去担任采访等工作,而是每天做一些整理别人的采访录音带之类的小事情。
每天做这样无聊的工作是她以前所没有料到的,于是便萌生出辞职的念头。朋友给了她这样的建议:“你是幸运的,你正在接近你最喜欢的工作。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无聊的话,那只是你的借口,说明你并没有努力工作。你可以试着学习如何快速听写录音带,试着成为快速记录的高手。将来一定会派上用场的。因为听写一个小时的录音带,往往要耗掉三至五倍的时间,但精通速记的话,只要花费和录音带相同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不但合理,而且省时。”
于是,莉莉安每个周末都去学习速记。她精通了速记后,变得能够自如地进行录音带的速记工作。6年以后,她以“录音带速记高手”的身份闻名新闻界,因其速记得“更快速、更便宜、更正确”,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她的工作也从没间断过。
所以,我们不管做任何工作,都要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去面对,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当你对待工作负责认真时,工作就会给你同样珍贵的回报。
◎面对困难不退缩,要勇往直前
爱迪生曾说过:“在困难面前,只有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中国著名漫画家郑辛遥也曾在一幅耐人寻味的漫画上写道:“若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的强者。”的确,现代人如果没有一种突破自我,勇敢地面对恶劣环境,向困境挑战的精神,就根本没有办法在竞争残酷的现实社会里闯出一条路来。现实中没有人会一直一帆风顺,不论他做什么。如果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而从此一蹶不振,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遭遇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对自己产生怀疑。事实上,逆境比顺境更能激发人们的斗志,激发我们的潜能。我们能力的大小,只有在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之后方能证实。困境就是这样一种必须经受的考验。有一天,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了枯井。农夫绞尽脑汁想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农夫仍没有想到好办法,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他请了些人往井里填土,想把驴子埋了,以免它还要忍受一段时间的痛苦。一帮人七手八脚地往井里填土。过了一会儿驴子安静了下来。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里看,却看到了令他大吃一惊的景象:当铲进井里的土落在驴子背上时,驴子马上将泥土抖落一旁,然后很快地站到泥土上!就这样,驴子坚持将铲到它身上的土全部抖落到井底,始终都站在泥土的上面。最后,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驴子终于出现在井口,只见它抖落了身上最后的泥土,欢快地跑了出来。
本来看似要活埋驴子的举动,却由于驴子积极的应付,让它摆脱了困境。其实,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所遭遇的种种艰难挫折,也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土,它们便能成为我们的垫脚之物,助我们走出困境。面对困境只要心存希望,不断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只要我们以沉着稳重的态度面对困境,我们便能化不利为有利,从而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工作中,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然而不同的是,有的人被困境困住了,有的人却因积极应对困境而造就了自己。遭遇挫折或经历失败并非是坏事,正如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所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都能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意志坚强的人总是能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以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应付,才能找到走出困境的出路。艰难险阻是成为埋没我们的厚土,还是成为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全看我们能否积极地应对。
杜邦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是一个石油开采者,他一生中打的井多半是枯井。可是他依然从逆境中走出来,成为身价超过五亿美元的富翁。杜邦回忆说:“当年我被学校开除后,就跑到德克隆斯的油田找了一份工作。随着经验逐渐丰富,我便想当一名独立的石油勘探者。那时候,每当我手里有钱了,我就自己租赁设备,做石油勘探。在两年内,我一共开采了将近30口井,但全部都是枯井。当时,我真的是失望极了。”杜邦陷入了困境,都快40岁了依然一无所获。但是,他没有被困境吓倒,反而更加勤奋努力。他研读各种与石油开采有关的书籍,汲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等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充分的时候,他又卷土重来,进行石油开采。这一次他遇到的不再是枯井,而是冒油的油井。
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有的人成功了,是因为他们能够坚强地面对挫折;有的人失败了,是因为他们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困境中的磨难是人生赐予我们的恩惠,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指的是逆境更能使人坚强。只有战胜过困境的勇者,才能在面临激烈竞争时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境,都应该像松下幸之助所说的那样:“面对挫折不要失望,要拿出勇气来!扎扎实实地、坚强地向既定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