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路,万人行

漫漫路,万人行

◎穆晓莹

在中山,有很多适合漫步的道路,像绿树成荫的清溪路,徐徐晚风的凤鸣路,南洋风格的孙文路,烟火气息浓郁的民生路……

慢慢地,可能走的路多了,聪明又懂得偷闲的中山人发明了一项漫步的活动——万人行。叫上亲戚、同事、邻居、同学、朋友,所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在农历春节一起到街上走走、逛逛。

在稍稍有点遥远的20世纪80年代末,那还是很新鲜的事物。邻近的香港,有“公益金百万行”,中山人借鉴了这个活动,在1988年的春节前开始了第一届“敬老万人行”。

第一年的万人行,规模还不算大,没有太多装饰,宣传口号也很简单,有点像是在中学时代,大家抄起手边能用的工具,绞尽脑汁地排练一个节目,虽然不够精美,却能让人回味很久很久……

很多中山人的成长经历都有着万人行的印迹。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万人行是跟着爸爸妈妈的单位一起参加,那一年的万人行还是从西区天桥起步。那时天桥应该是刚建好,爸爸和他的工友叔叔们穿着帅气的西装,举着一个轮船造型的大牌子(粤中船厂)。我跟着他们身边,肩上挂了一条写着字的绶带,手里拿着小旗子,叔叔们还开玩笑说我像香港小姐一样。于是我挺直了腰杆,等着漂漂亮亮地走出来。虽然等了好久好久才起步,但行进时我依然很开心,大声地唱着万人行主题曲,希望能被那台路边的摄像机拍到。第二天我还守着电视机看了好久的重播,可惜还是没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自己。于是我暗暗想,明年一定要穿得更好看些,戴个大大的头花,这样就能在电视上找到自己了。

不过此后连续几年,我都没能参加万人行。那时能参加万人行是很难得的机会,比如学校的三好学生和中队长、大队长才有机会参加。这让成绩一般的我有点泄气。

8岁那一年,我们搬了新家。妈妈说:“今年在家里的阳台上就能看到万人行。”我又重新期待起来。刚搬家没几天,我在放学时迷路了,站在陌生的马路上,我一会儿向左走,一会儿向右走,等我问路时,路人告知我家离这里很远了。我感到慌了,责怪自己只顾看马路上的灯饰,不好好看路。突然,我想起了妈妈说过的万人行会经过我家的阳台,于是我找到路边那些写着慈善万人行的彩旗,跟着它们,竟然也一路走回了家。万人行的路真是奇妙。

万人行最让人惊奇的应数它的纪念品了。从我记事开始,每一年万人行纪念品都不同。有一年,大家只要捐款10元就可以有一个小猪储蓄罐,这可是当年的“爆款”,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还有一年,堂哥忽然拿着几把红伞来我家“推销”,说是捐款重建市一中。我还以为堂哥他们学校要“倒”了,就赶紧把我小猪储蓄罐里的硬币全都拿出来买了一把小红伞。这些童年往事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趣。

●童年“爆款”——小猪储蓄罐(穆晓莹供图)

●早年慈善万人行的花车巡游(中山市红十字会供图)

随着童年远去,万人行对我的吸引力也渐渐比不上明星和流行歌曲。再一次参加万人行是一次意外之喜。那一年我读高三,成绩一般,父母老师都觉得我能考个大专就不错了。没想到在春节前的期末考试我竟进步了不少。学校为了鼓励我,让我代表学校去参加万人行,这让我受宠若惊。走在熟悉的道路上,我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参加万人行,那时自己多么自信,充满希望,为什么现在却变得精神不振、懒懒散散呢?于是我暗下决心要振作起来,努力上进。那一年的夏天,我考上了本科,这让父母高兴了很久。原来万人行的路也会改变人生的路。

万人行依旧每一年都在举行,时间改在了元宵节,路线移至兴中道,主题曲也换了几首,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手相牵,心相连……”工作后,我代表单位参加万人行。说来也巧,那几次万人行总是下雨,但大家依然很开心。一路上,有各种不同造型、不同表演的方队,万人行也在不断升级。醉龙舞、咸水歌方阵尤其受欢迎,每次我想凑近一点看都不行,只能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头。

走在开阔宽敞的兴中道上,耳边除了熟悉的石岐话,还有全国各地和其他国家的语言,万人行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国际化,正如中山也变得更加开放,海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