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亲情的桥梁
一天,“爱心桥”工作站接到了热心市民邱小姐的反映:一位在石岐逢源商业街乞讨的老人脸上表情痛苦,双手抱着脚踝坐在地上,正撕心裂肺地哭叫。
接到求助电话后,高小红高度重视,当即安排志愿者和门诊医生前往。大家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位老人脚上严重创伤,伤口已经化脓,还散发出阵阵的恶臭,几只苍蝇正围着伤口化脓处贪婪地吮吸着。一开始,老人对志愿者和医生心怀戒备,拒不配合,致使现场的工作陷入了困境。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志愿者们没有气馁,强忍恶臭,耐心劝老人接受治疗,并告诉他这是无偿救护,分文不取,努力消除他的抵触情绪。终于,老人慢慢卸下了防备,答应前往医院进行救治。
到了医院,志愿者根据医生要求,为老人清洁、消毒、包扎伤口、赠送消炎药、安排住院……大家的认真细心和关怀备至,深深打动了老人。他终于开口了。
原来老人姓华,上海人,在中山工作了五六年,2004年突遭车祸,左腿粉碎性骨折,继而失去了工作,又因与儿子存在矛盾,无法化解,有家难回,只好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志愿者说:“华老伯,别担心,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您,让您早日回家。”志愿者坚定有力的承诺,让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重新燃起回家的希望。
很快,“爱心桥”工作站在市红十字会的协助下,与华老伯户口所在的居委会取得了联系,了解老人与儿子的矛盾所在,寻找化解矛盾的突破口。志愿者还经常前往医院安抚老人,陪他谈心,轮流照顾老人。老人心情日渐开朗,积极配合治疗,身体日渐康复。终于,在多方的努力下,上海的志愿者传来了喜讯——老人的儿子答应放下成见,让流浪异乡的老父亲回归家庭,一起生活。这个消息,让“爱心桥”志愿者们倍感欣慰,纷纷替华老伯能与亲人团聚而感到高兴。
市红十字会在华老伯出院那天,安排专人专车把他送到车站,并且为他购买了回家的车票和路上所需的食物,志愿者还积极与当值乘务人员取得联系,请他们在必要时为老人提供帮助。
●造血干细胞捐献现场(中山市红十字会供图)
当老人踏上回家的列车,与这群无私地关心他、帮助他的志愿者们告别的那一刻,他眼含热泪,从口袋中掏出那封早已写好的感谢信,双手颤抖着递向志愿者。信中诉说着他与“爱心桥”志愿者相处的难忘点滴,表示回家以后一定要将中山人民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博爱精神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
正如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苏菊香所说:“中山市红十字运动了不起,不但在全国首创了慈善万人行,又首创‘爱心桥’援助热线。募捐工作做得好、救援工作也做得好,两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