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飘色,老幼出色

黄圃飘色,老幼出色

◎马碧琳

在中山慈善万人行的巡游队伍中,有一支由2岁到70多岁的年龄跨度最大、古装扮相的巡游队伍,彩旗、彩车、锣鼓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黄圃飘色。

“黄圃飘色的精髓在于小巧玲珑、飘逸,它所塑造的艺术人物,无论是身穿盔甲的武将,还是野兽雀鸟,都是线条清晰、做工精细、活灵活现的艺术珍品。”谈到黄圃飘色,不能不提到黄圃飘色传承人苏照恩。由于各种原因,黄圃飘色中断了30多年,1994年得以恢复时再也无法找到最初的模样。苏照恩东奔西走,联合当地一些绘画大师、工艺匠人根据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物件及模糊的儿时记忆,尽力还原黄圃飘色的传统风韵,创新黄圃飘色。

黄圃飘色一般是由童男童女饰扮历史典故中的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色柜上,四人抬着,随乐曲按特定的节奏游行表演。哪吒闹海、三英战吕布、昭君出塞、八仙过海……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轮番上演。黄圃飘色色版艳丽、色心娇俏、内容通俗,造型独特。每版飘色的色梗上支撑着一个两岁至三岁、体重十公斤左右娇小玲珑俊俏的幼童,叫色心,色梗下还坐着稍稍大一点的小童,叫色脚。每版飘色的色心和色脚的扮相、服装都要依色版故事而设计。

●黄圃飘色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巡游(苏照恩供图)

说到色心的挑选,苏照恩乐呵呵地说:“色心的年龄、体重、相貌、胆色、耐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开始几年选角难,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小孩被选。现在选角难,是因为人人都争相成为其中的角。最近一次选角,我们需要30个演员,竟有100多名孩子报名,且不管训练艰苦,家长和孩子都以当选色心为荣。在黄圃有‘小时飘色,长大出色’的说法,家长认为孩子参加飘色表演能得到锻炼,长大后容易出类拔萃,所以大家都很希望被选上。有时为了还原角色,大热天仍须戴着厚毡帽,披着毛马甲;寒天腊月又要冒着凛冽的寒风,所以说担任其中的角色也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想着孩子能得到锻炼,同时又能参加慈善万人行,群众的热情高涨。其中有对幼儿园的姐弟俩,他们的妈妈听说招募色心,特意请假带两个孩子来报名。他们来到飘色馆,两个孩子被五彩斑斓的飘色服装和独特的表演方式所吸引,面对几乎悬空的飘色毫不怯场,结果双双被选上,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每次有演出任务,被选上的孩子早早便来到飘色馆,欢欣雀跃地换上表演服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坐上数米高的色梗上,高兴地挥舞着手里的道具。通过刻苦的演练,每年慈善万人行黄圃飘色队伍都是最吸引眼球、群众互动最多的一支队伍。有一次万人行巡游的路上,在楼上观看巡游的群众看见一个稳如泰山、一动不动的色心,以为是假娃娃,于是用红绳串了两个红包从楼上吊下来试探,谁知被该色心愉快地摘走了,这事一时成为大家的笑谈。

2005年,黄圃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黄圃)飘色之乡”称号,黄圃飘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融塑造、扎制、绘画、人物造型等多种艺术于一体,集力学与美学和谐统一于一体,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间艺术特色,充分表现黄圃人民向往幸福、惩恶扬善、歌颂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在新的时代,黄圃飘色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正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将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