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学勤主编:《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李学勤主编:《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李学勤主编:《孟子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5年。

[6]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

[7]〔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中华书局,1959年。

[8]〔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

[9]赵芝荃:《河南偃师“滑县”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4年第1期。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

[1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队:《陕西省宝鸡市峪泉周墓》,《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5期。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3]〔宋〕魏了翁:《春秋左传要义》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4]〔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5]〔清〕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

[16]〔清〕毛奇龄:《春秋毛氏传》卷8,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7]〔清〕孔广森:《春秋公羊通义》,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

[18]〔清〕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科学出版社,1959年。

[19]〔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英〕弗雷泽著,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金枝》,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

[21]晁福林:《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2]晁福林:《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

[23]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4]陈全方:《周原与周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25]陈星灿、刘莉等:《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

[26]郭永秉:《〈春秋事语〉(一至四章)新释文与注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3年第10辑。

[27]李学勤:《帛书〈春秋事语〉与〈左传〉的传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4期。

[28]刘伟:《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性质论略》,《古代文明》2010年第2期。

[29]罗根泽:《罗根泽说诸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0]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岳麓书社,2010年。

[3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叁)》,文物出版社,1983年。

[32]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87年。

[33]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

[34]裘锡圭、唐兰等:《座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1974年第9期。

[35]沈长云:《上古史探研》,中华书局,2002年。

[36]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

[37]王和:《〈左传〉材料来源考》,《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

[38]王坤鹏:《从竹书〈金縢〉看战国时期的古史述作》,《史学月刊》2017年第3期。

[39]王青:《上博简〈曹沫之陈〉疏证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40]徐志钧校注:《帛书老子校注》,学林出版社,2002年。

[41]徐中舒编注:《中国史学名著选·左传选》,中华书局,1964年。

[42]俞志慧:《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2007年第1期。

[43]张文立、林沄:《黑豆嘴类型青铜器中的西来因素》,《考古》2004年第5期。

[44]张政娘:《〈春秋事语〉解题》,《文物》1977年第1期。

[45]赵光贤:《古史考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46]赵世超:《瓦缶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