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大力发展家禽家畜
1.保护珍稀濒危动物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物界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拯救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改善和丰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自治区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规、法令和政策;另一方面,要给野生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生存的空间和生态环境,不乱砍滥伐林木,不非法捕杀、运输、买卖野生动物,不宰食野生动物。如,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经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已灭迹半个多世纪的猴子、猫头鹰、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动物近年来又重返大自然,在山林中活动。忻城县北更乡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各户人家就种桑养蚕,建造沼气池,用沼气烧火煮饭,不再上山砍柴,恢复了山间树林,好久不见的猴子又回来了。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弄官山,由于当地群众不上山砍柴,不偷猎,又退耕还林,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国家珍稀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头叶猴就从1998年3月的16群147只,增加到2001年5月的20群212只。自2005年崇左市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白头叶猴数量明显增加,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300多只增加到2012年的120群937只。截至2020年9月底,分布于崇左市扶绥县、江州区、龙州县、宁明县境内的白头叶猴,已达149群1 250只,其中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有131群1 128只(岜盆片87群678只、板利片44群450只);弄岗自然保护区有18群122只。2006年,已绝迹50多年的东部黑冠长臂猿在广西靖西邦亮林区重新出现(19只),2012年6月增加至24只(全球仅110只),截至2018年年底,东部黑冠长臂猿增长到22群136只。
此外,要在野生动物相对集中的地方创造条件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有条件的建立野生动物人工繁殖中心或基地。广西已经建立了10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梧州市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从1977年至今已育成黑叶仔猴100只以上。桂林熊虎山庄,建于1993年,现被列为国家级濒危动物繁殖基地,该山庄已经成功繁殖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白老虎500只以上,黑熊300只以上,非洲狮100只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虎、熊、狮等珍稀动物观光、野化、科研和繁殖于一体的多元化野生动物基地。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工作,让保护野生动物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广西区政府在1991年确定每年9月为“爱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在2009年确定每年9月为“保护野生植物宣传月”。
受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235种,此为部分):白头叶猴(白头乌猿,广西特有)、鳄蜥(大睡蛇,广西特有,动物活化石)、儒艮(海牛或美人鱼)、中华白海豚、东黑冠长臂猿、黑颈长尾雉、猫儿山小鲵、中华秋沙鸭、黑叶猴(乌猿)、穿山甲、西黑冠长臂猿、蜂猴(懒猴)、豹(金钱豹)、梅花鹿、白鹳、黑鹳、金雕、白肩雕、黄腹角雉(角鸡)、白颈长尾雉、鼋(银鱼)、云豹(龟魂豹)、中华鲟、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林鹿(麝香)、玳瑁、北豚尾猴(平顶猴)、豺、野牛、海南山鹧鸪、白鹤等。
受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753种,此为部分):短尾猴、猕猴、黑熊(狗熊)、水獭、水鹿、中华斑羚、小天鹅、鸳鸯、红腹锦鸡(金鸡)、白腹锦鸡(铜鸡)、红腹角雉(角鸡)、红原鸡(原鸡)、蟒蛇(大南蛇)、熊猴(青猴)、广西脸虎、凭祥脸虎、大壁虎(蛤蚧)、海南脸虎、眼镜王蛇、娃娃鱼(大鲵)、广西瘰螈、富钟瘰螈、虎纹蛙(田鸡)等。
受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此为部分):华南兔(野兔)、红腹松鼠、豪猪、中华竹鼠、黄鼠狼、土拨鼠、果子狸、狐狸、貉、大杜鹃(布谷鸟)、八哥、鹩歌、喜鹊、乌鸦、土画眉、画眉、红嘴相思鸟、乌龟、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五步蛇、山蚂
、马氏珠贝、鸡冠鸟、豹猫等。
白头叶猴,又名花叶猴、白叶猴,至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由中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灵长类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目前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在我国现有的6种叶猴(黑叶猴、白头叶猴、长尾叶猴、菲氏叶猴、戴帽叶猴和白臀叶猴)中,只有白头叶猴为我国所独有,分布于崇左市扶绥县、江州区、龙州县和宁明县,在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千米。2009年年底,岜盆自然保护区的白头叶猴已达到400只,板利自然保护区的也有300余只,加上广西龙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80余只,总数已经达到800只左右。2012年,总数达到937只。2020年9月底,总数达1 250只。崇左是“中国白头叶猴之乡”。
大鲵,俗称娃娃鱼,又名人鱼、孩儿鱼等,它和恐龙同时繁盛于3.5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盘纪时期,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是世界级濒危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绝大多数娃娃鱼为人工驯养。在野生环境下,体长能达到1米的娃娃鱼非常罕见。中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一般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便进行突然袭击,将猎物扑食。
广西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一览表如表3-1所示。
表3-1 广西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一览表

2.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禽畜品种
广西家禽、家畜品种不少,有牛、猪、鸡、羊、马、鸭、鹅等29个品种。其中有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有较长的饲养历史,逐渐形成品牌,并在区内外及港澳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要积极利用,加快特色禽畜品种的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地方经济上台阶。
隆林黄牛:毛色多为黄色,角黑或蜡黄,鼻镜肉色或黑色,肌肉发达,重五六百斤,肉役兼用。适应寒冷或不嫌湿热气候。隆林地处高寒山区,牧草丰盛,是黄牛的主要产地。南丹、北海市涠洲岛也是盛产黄牛的地方。
富钟水牛:主要产于富川、钟山两地,个子高大,皮肤灰黑,眼大而明亮,角似弯弓,性情温驯,耐粗料,体型硕壮少生病,一般重800斤左右。此外,西林水牛也十分有名。
环江菜牛:个头不大,重两三百斤,实行舍饲圈养,长膘快,且肉粉红鲜嫩,肥瘦相间。由于质佳味美,环江菜牛畅销广东、港、澳及东南亚,环江也因此成为全国商品牛基地之一。
巴马香猪:巴马一些山区地带采用以子配母的方式繁殖的纯种猪,属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4年公布)。头臀黑毛,腰身白毛,头大躯干短,体小皮薄骨细,肉味鲜香,为餐桌上的佳肴,名声享誉全国。要尽量利用这种有形无形的资源优势,上规模,形成产业化生产,逐步使其变为地方的支柱产业。此外,环江也盛产香猪。
陆川猪(两广小花猪):陆川猪是我国九大良种猪之一,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以仔多快长,体型矮短肥圆,早熟易肥,骨小肉厚,皮薄肉嫩,味道香甜,适应性强,闻名全国。体重两三百斤,头背耳尾呈黑色,胸腹脚颈为白色。用来做扣肉、烤乳猪,其味更属上乘。全州东山猪、隆林猪、德保猪、桂中花猪也是八桂有名的地方猪种。
德保矮马:历史久远的广马中的一个特异品种,堪称马中珍奇,主要产于百色市的德保、那坡、右江等县区,属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这种马体高一米左右,最矮的成年马仅84厘米。虽貌不惊人,但短小精干,善爬山,耐重驮,吃粗料,性情温驯,适合家庭运输,如乘坐其来旅游观光,更有一番情趣。凤山乔音乡也有矮马。
德保矮马已被列入全国159个国家级畜禽重点保护品种之一。2001年以后,国家投入保种经费,实施百色马(德保矮马)保种选育项目。同时,德保县也制定了矮马的保护措施,以“国有民养”形式开展全方位、参与式的矮马保种选育工作,养马农户与县矮马协会签订协议书,明确责、权、利;由该县矮马协会出资购买种马,农户负责管理,分散在农户家中代养、保种、繁殖,德保县畜牧局每月发给代养费;生产马驹1~1.5岁龄的,按“三七”开评价分成。
容县霞烟鸡:脚矮身圆,胸宽臀大,体如船底,似有两个胸脯,皮薄肉厚,骨脆肉松,炒、炖、切来吃口味均独特。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被视为席上珍品,至今仍需求不断。
岑溪三黄鸡:因其母鸡毛黄、嘴黄、脚黄而得名,公鸡羽毛酱红,翼羽和主尾常带黑色,体型美观,肉质鲜嫩,是有名的肉用鸡,至今仍远销港、澳等地。
东兰三乌鸡:因毛乌、皮乌、骨乌而得名。东兰本地土鸡孵化的仔鸡中,好几群才发现一两只,因此较为珍稀,也引起中国科学院专家的重视并前来考察。对这一珍稀的禽种,要尽快做好品种的选种、育种工作,扩大品种群体,发挥其经济价值。
此外,龙胜凤鸡(属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南丹瑶鸡,凌云乌鸡,灵山香鸡,钦州小董土鸡,天等土鸡,钦州松山草鸡,防城光坡鸡等,以及防城港番鸭,德保、靖西、西林的麻鸭,右江鹅(广西现存的唯一鹅种),隆林、都安、田林的山羊等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值得加以重视与开发。
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培选或引进优良禽畜品种,收到了较好效果,增加了群众收入,也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如引进摩拉水牛(印度)、拉菲水牛(巴基斯坦)、黑白花奶牛,选育“龙宝猪”“壮乡黑猪”,合浦、容县、天峨引进琅德鹅,合浦引进狮头鹅,兴业县选育参茸鸡,北流有凉亭鸡、南宁有良凤鸡、隆安有丁当鸡、柳州有麻花鸡,马山有黑山羊等,同时各地群众还在庭院建池养殖各种龟鳖。
龙宝猪,2013年年底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畜禽新品种,是选择广西陆川猪、隆林猪等名优猪种,与国外引进的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瘦肉型猪进行不同杂交组合试验成功的,融合“土猪”和“洋猪”杂交优势的“混血猪”。该种猪皮薄毛白,体型丰满,将“洋猪”瘦肉多、生长快和“土猪”肉质好、耐粗饲等优点强化和保存下来。龙宝猪个头比“土猪”大,与“洋猪”差不多,母猪每窝产仔11~13头,年均产仔2.2窝。
壮乡黑猪,是利用广西优质品种陆川母猪与国外优质品种杜洛克公猪杂交、改良、培育出来的一代优良品种。该品种猪全身长满油亮黑毛,体形中等,瘦肉多,抗病强,耐粗饲,肉质纤维细嫩,口感比普通生猪品种好,投放市场深受顾客欢迎。目前,壮乡武鸣养殖场场主潘泰强,把自己养殖的黑猪申请注册为“壮乡黑猪”商标。
兴业县广龙养殖公司成功采用人参、鹿茸、御苁蓉、首乌等20多种中药材并经现代科学生物制剂技术提取其有效成分调配到饲料中喂养的参茸鸡,有独特的滋补养颜功效,且肉质鲜、味醇、嫩滑可口,任食不腻,百吃不厌。烹调时只需清水加盐,其余常规配料免除。参茸鸡的研究成功,彻底地改变了三千年以来传统的养鸡方式,把鸡肉品质推上更高层次,符合当前社会追求品位的新型保健产品理念。本项研究,获玉林市199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3.发展家禽、家畜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在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要敢于冲破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束缚,改变“养牛为耕田,养猪等过年,养鸡仅为油盐”的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要有不仅挣小钱,还要赚大钱的饲养思路。
第二,各地政府要对饲养家禽、家畜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要引导农家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利用本地的优越原料资源进行饲养,同时,也要重视家禽畜的销售,既管导养又抓卖,这样才不致挫伤农家的积极性。
第三,要搞好饲养家禽、家畜的技术指导,县乡的技术人员要下到农家第一线,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回答相关疑难问题,减少因技术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操作不当带来的损失,增加农户投入的信心和勇气。
第四,要重视优良品种的引进,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品种。近年广西阳朔县金宝乡山区农户,利用本地的野猪与从巴马购进的香猪以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杂交,取得成功,诞生的野香猪,味香肉嫩,无臊味,深得客户的欢迎。目前野香猪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
第五,政府或当地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给予资金扶持,特别是对有一定规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的饲养项目,要提供贷款,这样才能不断扩大生产,增强竞争力,进而形成产业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