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建设的发展

(四)航空建设的发展

1.航空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广西航空建设属起步阶段,1952年广西第一条航线即昆明—南宁—广州航线开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航空建设项目的推进,广西航空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跨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更是快速发展。广西已建成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吴圩机场、北海福成机场、柳州白莲机场、梧州长洲岛机场、梧州西江机场、百色田阳巴马机场、河池机场、玉林福绵机场。形成以桂林机场为国家重点旅游枢纽机场,南宁机场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北海、柳州机场为国内次干线机场,百色、河池、梧州和玉林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的广西航空群体。由广西辐射出去的中外航线大大增加,覆盖国际(地区)城市和国内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多。截至2019年年底,广西全区民航飞行客运航线330条,全货机航线3条,通航国内外城市110个,广西机场管理集团顺利实现旅客吞吐量超过2 900万人次。尤其是以南宁为枢纽的面向东盟的空中桥梁初步建成。南宁至东盟10个国家的首都定期航班全部开通。这标志着广西航空事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广西民航客运量如表5-5所示。

表5-5 广西民航客运量

除航空客运外,广西机场在充分挖掘国内货运市场潜力的同时,全面实施广西航空物流大通道的规划。2011年10月20日,由广西机场管理集团牵头统筹规划的南宁首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南宁至孟加拉国达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顺利开通。广西至香港、越南胡志明、新加坡、印度马德拉斯、斯里兰卡科伦坡等地的货运航线开通,进一步推进了把广西建设成面向东盟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工作。今后,广西还将进一步加快航空物流大通道建设,努力打造三个航空物流中心:在南宁空港城项目的基础上,将南宁打造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水果和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将桂林打造为面向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物流转运中心。

此外,广西通用航空事业开展的飞播造林、航空护林、人工降雨、物理探矿、航空摄影等项目也取得显著成绩。其中,飞播造林面积几乎占广西森林面积的一半。

现在,无人机航拍已成常态。

2.广西境内主要机场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东,离桂林市约29千米。1993年开工,1996年竣工。该机场跑道长2 800多米,可起降大型客机,同时停放二十架飞机,年吞吐能力500万人次,高峰期旅客吞吐量可达每小时2 500人次。机场设备先进、环境优美,是我国现代化的国际航空港之一,曾被评为全国首批五大文明机场之一。2018年9月底,投资30.83亿元的T2航站楼启用。T2航站楼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1 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飞机起降量10.1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据统计,2019年桂林机场通航航线112条,通航城市76个,旅客吞吐量突破855万人次,内地排名第40位。

南宁吴圩机场:位于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始建于1959年,后经两次扩建。尤其是2012年开始建设的T2航站楼,2014年建成启用。T2航站楼按照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 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4万吨的目标设计,项目建设包括在现有跑道东侧建设一条长3 200米的平行滑行道,新建18万平方米的航站楼,50个机位的站坪及配套建设助航灯光、通信、消防、供电、供冷、供热、供气及雨水、污水、污水处理和辅助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等,工程总投资68.88亿元。截至2018年12月底,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 500万人次。2019年,执飞南宁航线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达50余家。已累计开通航线170多条,其中,国内航线130多条,国际(地区)航线30多条。累计通航城市达100多个,其中,国内城市70多个,国际(地区)城市30多个。旅客吞吐量1 576万人次,内地排名第26位。2020年,南宁吴圩机场国际货物运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

北海福成机场:位于北海市东北部。1985年开工,1986年完工。1992年又进行了扩建改造。目前,该机场跑道长3 200米,年旅客吞吐能力270万人次,高峰每小时达1 350人次,能起降大型客机。在政府政策支持下,2019年,北海航空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在北海投入运力的航空公司增至8家,航线达到33条,可以通达全国32个热点城市。2019年机场吞吐量超268万人次。

柳州白莲机场:2011年下半年开始,柳州机场在飞航线11条,从柳州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三亚、海口、厦门、温州、西安、长沙、青岛14个城市,每周航班达110多班。2011年柳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60.09万人,同比增长86.8%,位居全国运输机场的67位;货邮吞吐量完成5 035.3吨,同比增长31.0%,位居全国运输机场的53位;航班起降架次完成9 136架次,同比增长131.3%,位居全国运输机场的71位。2016年12月20日,柳州白莲机场新建的2.2万平方米两层结构的新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旅客吞吐量率先突破100万人次大关,升级为国内中型机场。2019年,运营航线17条,通航城市21个,机场吞吐量157万人次。

梧州长洲岛机场:2011年,梧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3.3万人次,同比减少22.9%,位居全国运输机场的154位;货邮吞吐量完成14.7吨,同比增长9.6%,位居全国运输机场的145位;航班起降架次完成5 357架次,同比减少55.8%,位居全国运输机场的85位。2019年1月,新建成的梧州西江机场(藤县境)启用开航,当年机场旅客吞吐量23.64万人次。

百色田阳巴马机场:属军民合用机场,在区域内开设直升机或小型飞机旅游专线,直飞旅游景区,区内开设至桂林、柳州、南宁、梧州航线,区外开设至广州、昆明、贵阳、北京、三亚、海口等航线,百色老区与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2011年,百色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2.6万人次,同比减少56.2%,位居全国运输机场的158位;航班起降架次完成1 167架次,同比减少16.6%,位居全国运输机场的142位。2019年机场吞吐量22.52万人次。

河池机场:是削平63座山头,投资8亿元,于2008年开始建设的,2014年建成启用。2019年机场吞吐量2万人次,内地排名第232位。

玉林福绵机场:2020年8月底建成正式通航,首期开通5条航线,可通达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杭州、昆明、海口7个城市。

广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显示,将新建防城港机场、贺州机场、贵港桂平机场。

广西通用航空机场有桂林高田机场、桂林溶江机场、南宁伶俐通用机场、吉航东盟通用机场(南宁)。

2012年开通了兰州—南宁—三亚航线,结束了广西与甘肃不通航的历史;开通南宁—南京—长春航线,有利于广西与吉林的往来交流。

北部湾航空公司:2015年初正式运营的本土航空公司。2019年初,北部湾航空机队规模达到26架,在飞国际、国内航线58条,通航城市57座。作为广西首家本土航空公司,北部湾航空以优异的运营业绩和稳健发展的机队规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航空枢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