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清政府的斗争

(二)反抗清政府的斗争

1.太平军在八桂的斗争(1851年1月—1852年6月)

(1)拜上帝会在广西与团营

1843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等在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创立了拜上帝教。次年5月,洪秀全和冯云山来到广西贵县、桂平一带,以传教作掩护开展反清的宣传组织工作。在桂平紫荆山区,他们深入贫苦人家,宣传“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男子皆兄弟,女子皆姐妹”,人人平等的主张,建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展拜上帝教的信徒,短短几年,便开辟了紫荆山拜上帝教基地。以桂平为中心,东到平南、藤县,西达贵县,北至武宣和象州,南到郁林、陆川、博白与广东的信宜、化州、廉江等地,也播下了反清的火种,有了拜上帝教的兄弟姐妹。

在拜上帝会组织不断扩展的过程中,拜上帝会的领导骨干初显端倪。除洪秀全、冯云山外,“机警多谋”的桂平人杨秀清入会后,伪托“天父下凡传言”,一度安定了会众。“勇敢刚强”的武宣人萧朝贵成为会中一员后,伪托“天兄耶稣下凡附身传言”,也有一批会众围着他转。桂平人韦昌辉以及贵县人石达开因受土著地主的嘲弄排挤,愤而举族携家加入拜上帝会。他们号召和带领着各地会众积极开展反清武装的组织和准备工作,起义条件逐渐成熟。

1850年7月,洪秀全召集各地拜上帝会首领,发布“团营”命令,要求各地会众一律依时到达桂平金田村集中,史称“金田团营”。一时间,各地会众变卖田产房屋,扶老携幼,向金田村进发,人数达一万多。12月,极度惊恐的清政府赶紧在平南思旺圩布防,封闭路口,想困死洪秀全等人。洪秀全一面命人固守,一面令金田出兵夹击。结果援兵直捣思旺圩,大败团练武装和清军,接着洪秀全等回到金田,史称“迎主之战”。1851年元旦,又在桂平附近的蔡村江大败清军。

(2)金田起义与局部推进

1851年1月11日,正是洪秀全38岁诞辰。桂平紫荆山前的田野上,2万多饱受压迫的贫苦农民在洪秀全的亲自领导下,拿起武器,汇集到金田村西边的犀牛岭古营盘周围,庄严誓师起义,史称“金田起义”。在万众欢呼声中,洪秀全颁布简明军律五条,命令会众一律蓄发易服,冠名起义军称太平军。(金田起义旧址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着,洪秀全指挥太平军东进,一举攻占了浔江北岸的重镇江口圩。在那里,他们一面发动群众,对地主富户进行清算斗争;一面接受天地会首领罗大纲、苏三娘(八桂又一女杰,广西灵山县壮族农民,先为天地会首领,后响应洪秀全号召,率众加入太平天国起义,遵照太平军“男女别营”制度,组成一支约一万人的太平天国女军。她作战剽悍异常,且意志坚定,常令清军闻风丧胆,后陷入湘军重围,身负重伤跳崖殉国,极为悲壮)所率二千余名天地会成员加入太平军,壮大起义力量;一面依江择险,设防固守,英勇迎战广西提督向荣、钦差大臣李星源、广西巡抚周天爵等部署的清军围攻,把敌人杀得一败涂地,四处逃散。

3月上旬,太平军主动撤出江口圩,西进武宣,与尾追而来的向荣、周天爵所率清军激烈拼杀,连战皆捷。23日,洪秀全在东乡正式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并以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洪秀全称王建号,确立五军主将制,有利于反清斗争的胜利发展。

5月中旬,太平军主动撤离武宣,北击象州,连占部分乡圩。后来,由于粮饷日见短缺,又有清将乌兰泰与向荣的阻击,洪秀全决定回师桂平,在紫荆、金田地区驻防。7月至9月,清军又从西、南方向太平军防域进攻。在洪秀全的指挥下,太平军将士,声东击西,迂回作战,突出重围。9月中旬,太平军于平南官村大败乌兰泰军、向荣军。随后乘势向永安州挺进。

(3)永安建制与突围北上

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在永安,太平天国依靠当地群众,在和围攻的敌人顽强战斗的同时,积极进行军政建设。12月17日,天王洪秀全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均受东王杨秀清节制。颁刻《太平条规》《太平军目》等,整顿军纪。定《太平礼制》,规定森严等级,官爵封号世袭。并颁行太平天历,以366天为一年,单月31天,双月30天。永安建制,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建国规模,为推动太平天国反清斗争向前发展准备了条件。

1852年4月,面对清军的四面合围,太平军由于自身军需的匮乏,洪秀全命令太平军2万军民从永安突围北上。太平军过昭平,经荔浦、阳朔,进临桂,直逼桂林。不久,抵达桂林城下。乌兰泰追至桂林将军桥,太平军伏击成功,伤乌兰泰(不日死于阳朔),歼其大部。接着,太平军频频攻城。由于城墙坚固,缺乏器械,加之清军援兵将至,太平军只好趁夜主动撤出桂林北上,经灵川,克兴安,入全州。6月5日,太平军分水陆两路,顺湘江而下,向湖南进发。在全州蓑衣渡与清军的激烈战斗中,冯云山因伤势恶化去世,年仅37岁。7日,太平军进入湖南境。所到之处,深受群众欢迎。随后,又攻长沙,占武汉,进军江南,攻占南京,定都南京为天京。

2.19世纪中期天地会再举反清义旗

天地会,是一种原始形式的民间秘密团体,又称三点会、三合会、哥老会等,约创立于17世纪后期,以反清复明为目标。18世纪初,天地会在广西就有了活动。至19世纪中期,其组织已遍及全省,并不断进行反清斗争。随着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反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其中有的已打破“非朱姓不为王”的老规矩,据地立国称王,建立天地会政权(如表4-1所示)。

表4-1 19世纪中期天地会反清斗争

附:吴凌云、吴亚终父子,今扶绥县壮人;朱烘英,湖南人;胡有禄,今武宣县人,当地著名的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今广东人,当地有名的天地会首领。

3.跨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会党起义

会党是指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团体的总称,又叫天地会,自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与天地会的首领联络后有此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西会党起义再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会党起义如表4-2所示),由于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起义成员复杂,有农民、流民、游勇等,会党组织松散,缺乏统一指挥,虽然会党起义最终落败,但其斗争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志,一些会党人员后来加入了同盟会,投入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下,继续进行武装反清斗争。

表4-2 19末20世纪初会党起义

附:李立廷,今陆川县人,天地会首领;王和顺,今南宁市邕宁区人,壮族,会党著名领袖,后加入同盟会,得孙中山赏识器重;陆亚发,今南宁市邕宁区人,壮族,游勇首领。

4.20世纪初广西境内同盟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如表4-3所示)

表4-3 20世纪初广西境内同盟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

附:黄明堂,今钦州市人,壮族,早年为边关一带游勇、会党首领,入同盟会,后在广东任职,曾任广西边防督办。

○扬美古镇更有两处胜迹,特别值得一看。其一为辛亥革命先贤梁植堂、梁烈亚在古镇金马街的故居,原来占半条街道的建筑,现仅存一厅三房一庭院。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曾在这里召开过秘密会议,商讨有关事宜。梁氏父子追随孙中山先生,均为辛亥革命风云人物。梁植堂曾任孙中山机要秘书,武昌起义成功数年后辞世。梁烈亚参加镇南关起义、辛亥革命后,又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直到1982年逝世。其二为古镇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魁星楼,主楼高15.3米。整座楼呈方形,上小下大,雄伟壮观,外形像帝王玉玺,故人称“帝印”。魁星楼不仅是一处珍贵的文物古迹,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纪念地。1907年10月,辛亥革命前夕,广西会党首领黄兴、王和顺、黄明堂先在梁植堂家开会,后又转移到魁星楼继续开会,部署桂南各地推翻清朝的革命武装斗争事宜,其后又在这里进行秘密活动。南宁市政府已于1996年将这里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5.广西独立

受辛亥革命影响,梧州的同盟会会员率队冲进府衙,于1911年10月30日首先宣布独立。随后广西巡抚沈秉坤等宣布省会桂林独立,广西提督陆荣廷也只得宣布南宁独立,柳州的同盟会也率众夺权,宣布独立。其他各州县也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宣布脱离清朝统治。清王朝在广西的统治宣告结束。

广西独立后,初由巡抚沈秉坤为省都督,布政使王芝祥、提督陆荣廷为省副都督。为独揽广西军政权力,陆荣廷暗中指使亲信部属通电桂林,推举其为省都督。于是,沈秉坤、王芝祥只好借口率师“援鄂”离开广西。1912年,陆荣廷便取得了广西都督的职位,随后把省会从桂林迁到南宁。陆荣廷,1859—1928年,武鸣人,壮族。幼年已失父母,被迫远走边关,在龙州县水口落脚,被当地谭姓招为女婿。曾参加过三点会,在中越边界专抢法国侵略者枪支钱财。中法战争爆发时,投身清军抗法。战后,又与一些游勇结成队伍,干起老本行。后由苏元春招抚,做营管带,率兵镇压过会党起义。不久又受岑春煊举荐,任统领,统十营兵力。1907年,因镇压镇南关起义有功,升右江镇总兵官,不久改任左江总兵官。1911年6月为广西提督,节制全省旧军32营,驻南宁。今南宁人民公园有其建的镇宁炮台,武鸣区有明秀园。

陆荣廷就任广西都督后,继续打出“桂人治桂”的招牌,网罗亲朋故旧,用人“非龙即马,不平则鸣”,逐渐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控制了广西军政大权,开始了旧桂系军阀在广西的统治。

上台后,陆荣廷的阶级本性暴露无遗,他仇视革命,为袁世凯集权独裁帮凶,大肆镇压革命,1913年9月,在桂林杀害秘密潜入广西并继续策动反袁的蒋翊武(今在桂林立有孙中山亲题的“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碑和以蒋翊武名命名的“翊武路”)。10月,又从南宁跑到柳州,按袁世凯的电示杀害讨袁的同盟会员刘古香。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又接受袁世凯的恩惠,做耀武上将军。为扩大自身的力量,又加紧勒索民众,致使广西地穷民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