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经腧穴

大肠经腧穴

商阳——胸中气满找商阳

商,五音之一,属金。因穴在手太阴肺经少商穴的外侧,故为“阳”。

【功效主治】清热解表、苏厥开窍。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耳聋、发热、昏迷、手指麻木、高血压。

【位  置】在手指,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 寸(指寸)。

【快速取穴】示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两引线的交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拇指指甲掐商阳,每日1~2分钟,能调节消化功能,加快新陈代谢,对身体有补益的作用。2.中暑时,掐按商阳、少商、中冲,有急救之效。

二间——头面病症少不了

二,即本穴为本经第2 个穴位;间,间隙。穴居隙陷处,故名。

【功效主治】解表、清热、利咽。主治咽喉肿痛、牙痛、鼻出血、发热、小儿惊风。

【位  置】在手指,第2 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微握拳。手示指第2 掌指关节前缘桡侧皮肤皱褶顶点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按压二间、合谷,每次5 分钟,每日2 次,可缓解牙痛。

三间——目视不清必备穴

间,隙也。穴位第2 掌指关节后凹陷处,为本经的第3 个穴位,故名。

【功效主治】泄热止痛、利咽。主治目痛、牙痛、咽喉肿痛、手背肿痛、风湿性关节炎。

【位  置】在手背,第2 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处。

【快速取穴】微握拳。示指桡侧之赤白肉际上,示指掌指关节后缘的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甲垂直掐按三间、攒竹,各掐按1~3 分钟,可治疗目视不清。

合谷——面部疾病合谷收

合,会合;谷,山谷。穴在拇、示两指会合处呈山谷样凹陷内,故名。

【功效主治】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治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鼻出血、 腮腺炎、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发热、滞产、经闭、过敏性鼻炎。

【位  置】在手背,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快速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示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即是。

【特效按摩】1.按摩合谷可止牙痛,如右牙痛取左合谷,左牙痛取右合谷。此时如果同时按揉牙痛点,效果更佳。2.每日按摩双手合谷各40~50 次,以酸胀为度,可改善雀斑、脸部皮肤问题。3.时常按揉合谷可调养胃肠。

阳溪——头痛、耳鸣都不怕

阳,指穴居手背属阳;溪,山溪。本穴在筋骨间之凹陷处,犹如山间小溪,故名。

【功效主治】清热散风、通利关节。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牙痛、咽喉肿痛、手腕痛、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

【位  置】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快速取穴】手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甲掐按阳溪、列缺,每次3~5 分钟,可治疗腕部腱鞘炎。

偏历——牙痛治疗有奇效

偏,偏离;历,逾越。指手阳明之络由此走向手太阳。

【功效主治】清热利尿、通经活络。主治目赤、耳聋、鼻出血、咽喉痛、水肿、手 臂酸痛、腱鞘炎、牙痛。

【位  置】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 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快速取穴】阳溪至曲池连线的下1/4 与上3/4 交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牙痛时若偏历处可扪及条索状物或压痛明显时,可时常搓揉,至条索散开或压痛减轻为度。

温溜——去新发痤疮

温,指阳气;溜,通流。因本穴为手阳明之郄,本经脉气流注至此而深入,故名。

【功效主治】清热理气。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肠鸣腹痛、肩背酸痛、鼻出血、痔疮。

【位  置】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 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快速取穴】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中点下1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温溜3~5 分钟,每日2 次,以酸胀为度,对新发痤疮有一定的疗效。

下廉——通肠下气腹痛消

廉,棱角,侧边。穴在前臂桡骨边缘,上廉之下方,故名。

【功效主治】调理肠胃、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腹胀、腹痛、肘臂挛痛、 牙痛、牙龈炎、扁桃体炎。

【位  置】在前臂,肘横纹下4 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快速取穴】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上1/3 与下2/3 交点处,上廉下1 寸处即是。

【特效按摩】按揉下廉并给予强刺激,可减轻下腹疼痛,按揉时常以腹痛缓解为度。

上廉——上腹痛必不可少

廉,棱角、侧边。以穴在前臂桡骨边缘,下廉之上方,故名。

【功效主治】调理肠胃、通经活络。主治手臂麻木、半身不遂、腹痛、肠鸣、牙痛。

【位  置】在前臂,肘横纹下3 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快速取穴】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按揉上廉并给予强刺激,可减轻上腹疼痛,按揉时常以腹痛缓解为度。

手三里——治疗腹痛有奇效

里,在此即寸也。本穴在手部,又位肱骨外上髁之下三寸处,故名。

【功效主治】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主治肩臂麻木、上肢不遂、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腹痛、腹泻、牙痛颊肿、食欲不振。

【位  置】在前臂,肘横纹下2 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快速取穴】从曲池沿阳溪与曲池的连线向下量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拇指揉动本穴3~5 分钟,换手,对腹痛时手三里处有明显酸胀感者有奇效。2.以拇指垂直向下按压30 秒后放开,重复10 次。左右穴都做,可缓解臂紧疼不能伸。

曲池——腹痛、吐泻不用愁

曲,屈曲;池,凹陷。以穴在屈肘纹头外凹陷如池处,故名。

【功效主治】清热和营、降逆活络。主治热病、咽喉肿痛、牙痛、头痛、高血压、眩晕、上肢不遂、手臂肿痛、颈淋巴结结核、荨麻疹、腹痛、吐泻、月经不调、单纯性肥胖。

【位  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快速取穴】90°屈肘,肘横纹外侧端外凹陷中即是。

【特效按摩】1.以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每次1~3 分钟,每日2 次,配合合谷、外关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痛效果好。2.配合肩髃、外关治疗上肢疼痛或无力效果颇佳。

肘髎——肘部病症的专家

髎,骨边、孔穴。本穴居肘上肱骨旁之凹陷处,故名。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主治肘臂肌肉酸痛、麻木、挛急,风湿性关节炎。

【位  置】在肘区,肱骨外上髁上缘,髁上嵴的前缘。

【快速取穴】屈肘,曲池上方、肱骨外侧髁上缘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肘髎,每次3~5 分钟,每日2 次。长期坚持,对上肢、肩臂部有良好的保养作用,可预防肩周炎。

手五里——上臂病症少不了

里,在此即寸也。本穴在手部,又位天府下5 寸处,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散结、通经活络。主治肘臂挛痛、肩痛、颈淋巴结结核。

【位  置】在臂部,肘横纹上3 寸处,曲池与肩髃连线上。

【快速取穴】从曲池沿曲池与肩髃连线向上量4 横指,所及肱骨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3 分钟,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臂臑——功能锻炼需要它

臂,上肢;臑,上臂肌肉隆起处。穴在上肢肌肉隆起处,故名。

【功效主治】清热明目、通经活络。主治肩臂痛、颈淋巴结结核、目疾。

【位  置】在臂部,曲池上7 寸,三角肌前缘处。

【快速取穴】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即是。

【特效按摩】手臂功能锻炼时,用拇指压住臂臑,四指抓住手臂向外捏拎5~10 分钟,以酸胀为度,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肩髃——肩膀的保健医生

肩,肩头;髃,前角。以穴在肩端骨(肩胛骨肩峰部)前端处,故名。

【功效主治】通经活络、疏散风热。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颈淋巴结结核、荨麻疹。

【位  置】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快速取穴】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旁,可见两个凹陷,前一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示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按压肩髃3~5 分钟,同时活动肩膀,每日2 次,缓解肩颈部肌肉酸痛效果佳。

巨骨——肩臂拘挛少不了

巨,矩也。本穴在肱骨、肩胛骨、锁骨三骨之会,构成三角凹隙,如循规矩,故名。

【功效主治】通经活络。主治肩臂疼痛、冈上肌腱炎、半身不遂、惊痫、吐血等。

【位  置】在肩胛区,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中。

【快速取穴】冈上窝外端两骨间凹陷中即是。

【特效按摩】肩周炎患者手臂后伸受限时,按压本穴,以酸胀或局部疼痛缓解为度,每日2 次。

天鼎——清咽利喉有功劳

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穴名指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并上行于天。

【功效主治】清咽散结、理气化痰。主治突然失音、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等。

【位  置】在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

【快速取穴】扶突下1 寸,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汇合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天鼎1~3 分钟,以酸胀为度,若有麻感向手传导更佳,对治疗颈部左右旋转不利有很好的疗效。

扶突——止咳平喘有特效

扶,两旁相扶;突,高起之处。本穴位于二筋高突相合之处,二筋相合形同搀扶,故名扶突。

【功效主治】清咽消肿、理气降逆。主治甲状腺肿大、急性喉炎、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膈肌痉挛、反酸、妊娠反应。

【位  置】在胸锁乳突肌区,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

【快速取穴】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肌腹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示指和中指并拢轻按1~3 分钟,治疗自觉喉咙有痰者效果拔群。

口禾髎——面部病症常用穴

禾,细长之物也;髎,孔隙也。穴名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通鼻利窍。主治鼻塞、口歪、口噤等。

【位  置】在面部,横平人中沟上1/3 与下2/3 交点,鼻孔外缘直下。

【快速取穴】水沟旁开0.5 寸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端有节奏地推按本穴,每次1~3 分钟,每日2 次,可治疗鼓腮漏气的面瘫。

迎香——扫除鼻炎烦恼

本穴可令鼻塞得通,则为香为臭可迎而知之,故名迎香。

【功效主治】通鼻窍、散风邪、清气火。主治鼻塞、流鼻涕、鼻出血、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牙龈炎。

【位  置】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快速取穴】用手指从鼻翼沿鼻唇沟向上推,至中点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1.双手示指按压本穴,每次1~3 分钟,每日2 次,可有效改善鼻塞症状。2.配合四白、地仓可治疗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