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经腧穴
涌泉——溺水急救有高招
涌,涌出;泉,水泉。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上,如涌出之水泉,故名。
【功效主治】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息风。主治头顶头痛、眩晕、昏厥、癫狂、小儿惊风、失眠、便秘、小便不利、咽喉肿痛、舌干、失音、足心热、食欲不振、倦怠。
【位 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快速取穴】蜷足,约当足底第 2、3 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 与后2/3 交点凹陷中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或中指的指尖关节点按涌泉3~5 分钟,可有效治疗失眠、咽喉疼痛、足底痛。2.溺水所致的昏迷不醒,以拇指向下按压,30 秒后放开。
然谷——助睡眠就按它
舟骨粗隆部称“然骨”,穴在其下方凹陷处,故名。
【功效主治】益气固肾、清热利湿。主治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阴道脱垂、阴痒、遗精、小便不利、糖尿病、泄泻、小儿脐风、咽喉肿痛、咯血、口噤、急性腰扭伤、腰膝发冷。
【位 置】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舟骨粗隆前下方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按揉然谷3~5 分钟,可有效帮助睡眠,可缓解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太溪——补肾气,除百病
太,盛大;溪,沟溪。穴在内踝和跟腱之间凹陷中,如巨大的沟溪,故名。
【功效主治】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糖尿病、泄泻、腰痛、头痛、目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牙痛、失眠、咳喘、咯血、贫血。
【位 置】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 ( 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 ) 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按揉太溪3~5 分钟,以酸胀为度,可促进肾经的经气,有效缓解腰肌劳损。
大钟——强腰壮骨疗效好
大,大小的大;钟,同“踵”,指足跟部。穴在足跟,其骨较大,故名。
【功效主治】益肾平喘、调理二便。主治癃闭、遗尿、便秘、咯血、气喘、痴呆、腰膝冷痛。
【位 置】在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快速取穴】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 (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点按大钟,以酸胀为度,可辅助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对咽痛、口腔炎、便秘也有特效。
水泉——长期按揉治近视
泉,泉水,水源。水泉有水源之意,肾主水。穴属本经郄穴,如泉源所在,且能治小便淋漓。
【功效主治】清热益肾、通经活络。主治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阴道脱垂、小便不利、痛风。
【位 置】在跟区,太溪直下1 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
【快速取穴】由太溪直下量拇指 1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点按水泉3~5 分钟,可改善小便不利之症状。2.每日坚持按摩3~5 次,对近视也有一定的作用。
照海——睡眠不佳的救星
照,相对;海,指足底。两足底相合时,内踝下方呈现凹陷,故名。
【功效主治】滋阴清热、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小便频数、失眠。
【位 置】在踝区,内踝尖下 1 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快速取穴】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按揉照海,以酸胀为度,可以辅助治疗扁桃体、咽喉炎。2.每日睡前按摩本穴3~5 分钟,可以改善睡眠。
复溜——治疗小便少
复,返还,重复;溜,通“流”。穴居照海之上,指经气至“海”入而复出并继续溜注之意。
【功效主治】补肾益阴、温阳利水。主治水肿、腹胀、泄泻、盗汗、下肢痿痹、月经不调。
【位 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2 寸,跟腱的前缘。
【快速取穴】内踝尖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即太溪),由太溪上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按摩本穴,以酸胀为度,长期坚持对盗汗、小便少有一定的功效。2.在复溜局部按揉还可治疗下肢痿痹。
交信——调理二便通便秘
五行与五德(仁、义、礼、智、信)相配,其中脾土配信,而本穴也是肾经与脾经相交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益肾调经、调理二便。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子宫脱垂、阴道脱垂、泄泻、便秘、高血压。
【位 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2 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
【快速取穴】由太溪向上3 横指,再向前轻推至胫骨后缘有一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3~5 分钟,可以辅助治疗便秘、肠炎。2.在本穴局部点按至酸胀,可缓解下肢内侧疼痛。
筑宾——调理下焦有高招
筑,强健;宾,同“膑”,指膝和小腿。穴在小腿内侧,有使腿膝强健的作用,故名。
【功效主治】调理下焦、宁心安神。主治癫狂、呕吐、疝气、小腿疼痛、晕车、晕船、呕吐涎沫。
【位 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 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
【快速取穴】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横平蠡沟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3~5 分钟,以酸胀为度,可以辅助调节泌尿系统疾病,对小腿抽筋、下肢痿痹也有改善作用。
阴谷——治疗遗尿、遗精效果佳
内侧为“阴”,凹陷称“谷”。穴居腘窝内侧凹陷处,故名。
【功效主治】益肾调经、理气止痛。主治阳痿、疝气、崩漏、癫狂、大腿后侧痛、小腿疼痛。
【位 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90°,膝内高骨后缘,腘窝横纹内侧端的两条筋 ( 半膜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至酸胀,可以有效改善胃肠炎之症状,也可缓解膝关节炎引起的腘窝处不适。2.坚持按摩本穴可调理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横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横骨原指耻骨联合部,穴在其上方,故名。
【功效主治】益肾助阳、调理下焦。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阴痛、膀胱炎。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5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耻骨联合上缘与前正中线交点处,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仰卧位,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3~5 分钟,每日3~5 次,对遗精、阳痿、盆腔炎、附件炎、闭经、月经不调有调理作用。
大赫——主打生殖健康
大赫,意为强盛。穴居下腹,为阴气盛大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益肾助阳、调经止带。主治遗精、子宫脱垂、阴道脱垂、带下、痛经、膀胱炎。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4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横骨上1 寸,旁开前正中线0.5 寸处即是。
【特效按摩】仰卧位,用示指指腹按揉本穴3~5 分钟,可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气穴——利尿通便效果佳
气,在此指肾气。穴在关元旁,为肾气藏聚之室,故名。
【功效主治】调理冲任、益肾暖胞。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崩漏、小便不通、泄泻、膀胱炎。
【位 置】在下腹部, 脐中下3 寸, 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向下4 横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3~5 分钟,至穴位酸胀为上佳,可有利尿通便之作用。
四满——治疗腹部胀满
满,胀满。本穴位于下腹部,是足少阴肾经在该部的第四个穴,主治腹部胀满,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调经、利水消肿。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疝气、便秘、腹痛、水肿。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2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向下量3 横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仰卧位,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3~5 分钟,可以缓解胃肠道疾病之症状。2.长期按摩本穴可以辅助治疗痛经、月经不调。
中注——促消化
中,中间;注,灌注。肾经之气由此灌注中焦,故名。
【功效主治】调经止带、通调腑气。主治腹痛、便秘、泄泻、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痛经。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 1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向下量拇指 1 横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可激发肾经经气,对腰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2.按揉本穴至透热,也可辅助治疗腹痛、便秘。
肓俞——和便秘说再见
肓,肓膜;俞,输注。肾经之气由此输注肓膜,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疝气、腰脊痛、风湿性关节炎。
【位 置】在腹部,脐中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自肚脐旁开半横指,在腹直肌内缘处即是。
【特效按摩】1.仰卧位,用示指指腹按揉本穴3~5 分钟,以穴位透热为佳,对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腹痛有很好的效果。2.拇指指腹点按天枢、中脘,而后在腹部拔罐,留罐10 分钟,可缓解慢性肠炎。
商曲——腹痛患者的佳音
商为金音,借指大肠;曲,弯曲。本穴内对大肠弯曲处,故名。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消积止痛。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痛经。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2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脐上 3 横指,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3~5 分钟,可辅助治疗腹痛之症状,并且对腹泻及便秘有特效。
石关——脾胃虚寒找石关
石,喻坚实;关,关要。本穴为治疗腹部实证的要穴,故名。
【功效主治】攻坚消满、调理气血。主治呕吐、腹痛、便秘、不孕。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3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仰卧位。先从肚脐向上量4 横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量半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特效按摩】1.胃痉挛疼痛发作时,用示指指腹重按本穴,能有效缓解疼痛。2.平时按摩本穴还能改善脾胃虚寒之症状。
阴都——调理胃肠功能
穴属足少阴肾经,故称“阴”;位近中脘,故称“都”(汇聚处),故名。
【功效主治】调理胃肠、宽胸降逆。主治腹痛、腹胀、便秘、不孕、哮喘。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 胸剑联合正中点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再自前正中线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按揉本穴5 分钟,每日3~5 次,可对呼吸系统疾病有防治的作用,同时也可调理胃肠功能。2.不孕者以拇指指腹点按阴都、子宫、关元、气海、三阴交各10 分钟,一日多次。若虚寒体质者可配合艾灸。
腹通谷——缓解胃痛呕吐
通,通道;谷,水谷食物。穴在幽门穴下方,为水谷通行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宽胸安神。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心痛、心悸、咳嗽、哮喘。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5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胸剑联合中点直下4 横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3~5 分钟,可有效缓解胃痛呕吐。2.肠易激综合征者用全手掌轻柔按揉腹部腹通谷处10 圈,并配以轻柔的颤法,可缓解症状。
幽门——调节腹胀、腹泻
幽,幽隐;门,门户。穴近胃之下口幽门而与之相关,故名。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咳嗽。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6 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寸。
【快速取穴】胸剑联合中点直下量3 横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点按本穴3~5 分钟,以酸胀为佳,可以双向调节腹胀、腹泻。2.长期坚持按摩本穴,可辅助调理胃肠疾病。
步廊——乳房保健之要穴
步,行走;廊,走廊。正中为“庭”,两边为“廊”,穴在中庭之旁,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主治咳嗽、哮喘、胸胁胀满、呕吐。
【位 置】在胸部,第5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自乳头向下摸1 个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轻揉本穴5 分钟,每日1 次,长期坚持可对乳腺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2.双手掌沿肋骨走行方向推擦步廊、膻中、大包,可缓解肋间神经痛。
神封——快速缓解气喘
神,指心;封,领属。穴之所在为心之所属,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理肺、降逆止呕。主治咳嗽、哮喘、胸胁胀满、乳腺炎、呕吐、乳房发育不良。
【位 置】在胸部,第 4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快速取穴】乳头与前正中线之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至酸胀透热为佳,可快速缓解胸肋胀痛、肋间神经痛、心动过速、气喘等。
灵墟——风寒咳嗽按灵墟
灵,指心;墟,土堆。本穴内应心脏,外当肌肉隆起处,其隆起犹如土堆,故名。
【功效主治】疏肝宽胸、肃降肺气。主治咳嗽、哮喘、胸胁胀满、乳腺炎、呕吐、心悸。
【位 置】在胸部,第3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自乳头垂直向上摸1 个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风寒咳嗽时,每日点按本穴5 次,以酸胀为度。
神藏——治咳喘效果佳
神,神明。本穴位于心脏附近,内应于心,心主藏神,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理气、降逆平喘。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呕吐、心悸。
【位 置】在胸部,第2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自乳头垂直向上摸2 个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示指指腹点按本穴3~5 分钟,每日2 次,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咳喘效果尤佳。
彧中——止咳顺气
彧,通“郁”;中,中间。郁有茂盛之意,穴当肾气行于胸中大盛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咳嗽、哮喘、胸胁胀满。
【位 置】在胸部,当第1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自乳头垂直向上摸3 个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点按本穴至酸胀透热,对膈肌痉挛功效好,并能化痰顺气,有效改善支气管炎之症状。
俞府——止咳良药
俞,输注;府,通“腑”。肾之经气由此输入内脏,故名。
【功效主治】止咳平喘、和胃降逆。主治咳嗽、哮喘、咳痰、胸痛、呕吐。
【位 置】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在锁骨下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咳嗽时,按揉本穴5 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2 次,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