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按摩特定穴

第十八章 儿童按摩特定穴

坎宫——疏风解表推坎宫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主治感冒、发热、抽搐、癫痫、头痛、目赤痛。

【位 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特效按摩】从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推30~50 次。与攒竹、太阳合用可治疗外感发热。与肝经、小天心、天河水合用可治疗目赤肿痛。

天门(攒竹)——镇静安神推天门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恐不安。

【位 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线成一直线。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50~100 次,或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与坎宫、太阳合用可治疗风寒感冒。与五指节、肝经、百会合用可治疗小儿烦躁不安。

耳后高骨——缓解烦躁有奇效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主治头痛、抽搐、癫痫、烦躁不安。

【位 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特效按摩】两拇指或中指按揉30~50 次,可缓解神昏烦躁等。与坎宫、太阳、天门合用治疗感冒头痛。

天柱骨——恶心、呕吐找天柱骨

【功效主治】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吐、恶心、颈项强痛、发热、抽搐、癫痫。

【位 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特效按摩】可用汤匙稍蘸水后由上向下刮,或用拇指或示指由上向下推按,可缓解恶心、呕吐。配中脘、横纹推向板门,可治疗呕吐。配风池、二扇门可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

乳根——胸闷、咳嗽寻乳根

【功效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咳嗽气喘。

【位 置】乳下2 分。

【特效按摩】中指指端揉本穴,可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常配乳旁共用,以示、中两指同时操作。

乳旁——痰鸣、呕吐最有功

【功效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

【位 置】乳头外旁开0.2 寸。

【特效按摩】中指指端揉,称揉乳旁,20~50 次,可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常配乳根共用,以示、中两指同时操作。

胁肋——顺气化痰搓胁肋

【功效主治】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主治胁痛、胸闷、疳积、气急痰喘、肝脾肿大。

【位 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特效按摩】以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处,50~100 次,多用于小儿由于食积、痰壅、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等。多与捏脊相配合,治疗小儿食积。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慎用。

腹——小儿厌食分推腹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消化不良。

【位 置】腹部。

【特效按摩】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200 次;以掌或四指摩腹5 分钟。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病症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为小儿常用保健手法。

丹田——培肾固本属丹田

【功效主治】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主治少腹痛、遗尿(尿床)、脱肛、小便赤少。

【位 置】小腹部(脐下2 寸与3 寸之间)。

【特效按摩】或揉或摩,揉50~100 次,摩5 分钟,临床上常与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可用于小儿腹痛、疝气、遗尿、脱肛等。

肚角——小儿腹痛效果佳

【功效主治】止腹痛。主治腹胀、腹痛、泻痢。

【位 置】脐下2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特效按摩】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3~5 次,常与丹田合用,对小儿腹痛效果显著。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佳。

脊柱——疳积、腹泻可捏脊

【功效主治】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主治发热、感冒、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营养不良、便秘、抽搐、癫痫、夜啼、脱肛、遗尿(尿床)等。

【位 置】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特效按摩】用示、中二指面自上而下推,推100~300 次。然后自下而上捏脊,一般捏3~5 遍,每捏3 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捏3~5 次。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用于小儿疳积、腹泻等。

七节骨——气虚下陷最有功

【功效主治】温阳止泻、泄热通便。主治泄泻、便秘、腹胀、脱肛。

【位 置】第4 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特效按摩】用拇指桡侧面或示、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100~300 次,能泄热通便,用于肠热便秘、痢疾等。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

龟尾——揉龟尾理大肠

【功效主治】调理大肠。主治泄泻、痢疾、便秘、脱肛、遗尿(尿床)。

【位 置】尾骨骨端。

【特效按摩】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揉,100~300 次,有调理大肠之功效。常与揉脐、推七节骨配合使用,治疗腹泻、便秘等。

脾经——小儿脾疾推脾经

【功效主治】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主治伤食(饮食不当,损伤脾胃)、腹泻、便秘、呕吐、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精神萎靡。

【位 置】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赤白肉际处。

【特效按摩】小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为补脾经;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为清脾经。补脾经可治疗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肝经——小儿肝疾推肝经

【功效主治】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主治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头痛、头晕、目赤、抽搐、癫痫。

【位 置】示指末节罗纹面。

【特效按摩】自指尖向示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为补肝经;自示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称为清肝经。100~500 次。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肝经一般宜清不宜补。

心经——小儿心疾推心经

【功效主治】清心经可清心泻火;补心经可养心安神。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烦不安。

【位 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特效按摩】自指尖向中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为补心经;自中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为清心经。100~500 次。清心经常用于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心经宜清不宜补。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清心火效更佳。

肺经——小儿肺疾推肺经

【功效主治】补肺经可补益肺气;清肺经可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脱肛、虚汗怕冷。

【位 置】环指末节罗纹面。

【特效按摩】自指尖向环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为补肺经;自环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间方向直推为清,称为清肺经。100~500 次。补肺经常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虚汗怕冷等;清肺经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

肾经——小儿肾疾推肾经

【功效主治】补肾经可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可清利下焦湿热。主治肾虚腹泻、遗尿(尿床)、虚喘、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小便赤涩。

【位 置】小指至掌根尺侧边缘成一直线。

【特效按摩】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为补肾经;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为清肾经。100~500 次。补肾经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清肾经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

小肠——清热利尿推小肠

【功效主治】清热利尿。主治水泻、遗尿(尿床)、小便赤涩、尿闭、口舌糜烂。

【位 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特效按摩】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为补小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小肠。100~300 次。清小肠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补小肠多用于多尿、遗尿。

大肠——肠腑病症寻大肠

【功效主治】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可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主治泄泻、痢疾、便秘、脱肛、腹痛。

【位 置】示指桡侧缘,自示指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特效按摩】从示指指尖推向虎口为补,称为补大肠;从虎口推向示指指尖,称为清大肠。100~300 次。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

肾纹——小儿目疾揉肾纹

【功效主治】祛风明目、散瘀结。主治高热、目赤肿痛、鹅口疮。

【位 置】手掌面,小指第2 指间关节关节横纹处。

【特效按摩】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为揉肾纹。100~500 次。揉肾纹可治疗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

肾顶——小儿汗证最有功

【功效主治】收敛元气、固表止汗。主治盗汗、自汗、小儿囟门应合不合。

【位 置】小指指端。

【特效按摩】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按揉肾顶,100~500 次。对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四横纹——小儿食积效果佳

【功效主治】掐四横纹可退热除烦、散瘀结;推四横纹可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主治腹胀痛、消化不良、抽搐、癫痫、疳积(营养不良)。

【位 置】掌面示、中、环、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特效按摩】拇指指甲掐揉,称为掐四横纹;示指并拢从示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为推四横纹。掐5 次,推100~300 次。与补脾经、揉中脘等合用可治疗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

小横纹——退热散结效果宜

【功效主治】退热、消胀、散结。主治口疮、唇裂、烦躁、腹胀。

【位 置】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特效按摩】以拇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掐5 次,推100~300 次。可治疗口疮、腹胀等。

掌小横纹——掌小横纹清散结

【功效主治】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主治口舌生疮、痰热喘咳、百日咳、肺炎、流涎。

【位 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特效按摩】中指和拇指端按揉100~500 次,常与推掌小横纹合用,治疗肺部干湿性啰音。

胃经——胃好身体好

【功效主治】健脾胃、助运化、和胃降逆。主治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呕恶、呃逆、吐血、鼻出血。

【位 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特效按摩】自指根向掌根方向推,称补胃经;自掌根推向指根方向,称作清胃经。补胃经常与脾经、中脘、摩腹、足三里合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清胃经常与大肠、天柱骨、天枢、下七节骨合用治疗小儿腹胀、呕吐等。

板门——厌食不再困扰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主治食欲不振、食积、腹胀、呕吐、腹泻、呃逆。

【位 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揉大鱼际平面50~100 次。与五经纹、小横纹合用,常用治小儿食欲不振等。

内劳宫——与烦热说再见

【功效主治】清热除烦、清虚热。主治发热、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

【位 置】掌中心,屈指时中指与环指指端之间中点。

【特效按摩】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本穴100~300 次。与小肠、心经、天河水等同用,可治疗小儿口舌生疮。

小天心——清热泻火的“小明星”

【功效主治】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主治烦躁不安、癫痫、抽搐、目赤痛、小便赤涩。

【位 置】手掌面大小鱼际肌交接处凹陷中。

【特效按摩】用中指腹或示指腹揉本穴100~150 次。与心经、天河水、肝经配合可治疗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

总筋——若是实热找总筋

【功效主治】清心经热、散结止痉、调畅气机。主治癫痫、抽搐、夜啼、口舌生疮。

【位 置】掌后横纹中点。

【特效按摩】拇指指腹按揉本穴100~300 次,或用指甲掐本穴3~5 次。与天河水、心经、老龙等合用对夜啼、惊风有一定的疗效。

大横纹——平衡阴阳功效卓

【功效主治】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腹泻、腹胀、痢疾、寒热往来、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痰结、咳嗽。

【位 置】仰掌,掌面横纹。靠近拇指端称作阳池,靠近小指端称作阴池。

【特效按摩】双手拇指指腹从掌后横纹中央向两侧分推,称作分阴阳;自两侧向总筋处合推,称合阴阳。各30~50 次,可治疗乳食积滞、腹胀,称分阴阳。

端正——止泻须知左端正

【功效主治】利湿止泻。主治呕吐、泄泻、痢疾、鼻出血、抽搐、癫痫。

【位 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特效按摩】用拇指掐本穴3~5 次,或揉本穴50 次。与脾经、大肠配合,治疗小儿水泻。与胃经、横纹、板门合用治疗恶心、呕吐。

老龙——开窍醒神掐老龙

【功效主治】开窍醒神。主治抽搐、癫痫、高热、昏迷不醒。

【位 置】中指甲后一分处。

【特效按摩】掐中指甲后一分处,3~5 次,或至醒为止。急惊风时可掐老龙,掐时小儿感觉疼痛则预后较好,反之,难治。

五指节——促进智力发育

【功效主治】安神镇惊、祛风开窍。主治抽搐、癫痫、惊恐不安、吐涎、咳嗽。

【位 置】掌背五指第1 指关节。

【特效按摩】用拇、示二指从小指或拇指依次揉之,每指20~50 次。与内八卦、膻中配合治疗胸闷、咳嗽。

二扇门——体虚外感快速揉

【功效主治】发汗透表、退热平喘。主治癫痫、抽搐、身热无汗、感冒。

【位 置】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特效按摩】用两拇指掐之后揉3~5 次,用示、中二指指腹揉本穴100~500 次。与肾顶、脾经、肾经配合,多用于体虚外感风寒。

上马——改善烦躁有奇功

【功效主治】滋阴补肾。主治小便赤涩、消化不良、腹痛、体虚、喘咳、脱肛、遗尿(尿床)。

【位 置】手背环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特效按摩】用拇指掐本穴3~5 次,揉之300~500 次。与小横纹合用可治疗肺部感染。

威灵——突然昏迷它来救

【功效主治】开窍醒神。主治抽搐、癫痫、头痛、昏迷不醒。

【位 置】手背外劳宫旁,第2、3 掌骨间。

【特效按摩】令小儿掌背向上,用拇指指甲掐本穴5 次,或者掐后稍揉,醒后停止。昏迷不醒时常同精宁配合,加强疗效。

精宁——化痰行气掐一掐

【功效主治】行气、化痰、破结。主治疳积(营养不良)、痰喘、干呕。

【位 置】手背外劳宫旁,第4、5 掌骨间。

【特效按摩】令小儿掌背向上,用拇指指甲掐本穴5 次。常与脾经、三关、捏脊同用,治疗痰喘、干呕等。

膊阳池——感冒头痛揉揉看

【功效主治】解表清热、通络止痛。主治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感冒头痛。

【位 置】前臂,尺骨与掌骨之间,与内间使相对处。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甲掐本穴3~5 次,然后揉它,或揉本穴300~500 次,治疗小儿感冒头痛有一定的疗效。

一窝风——温中行气一窝风

【功效主治】温中行气、除痹痛。主治关节痹痛、腹痛、肠鸣、伤风感冒。

【位 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特效按摩】拇指指腹按揉本穴100~300 次。常与肚角、三关、中脘同用,治疗食积腹痛。

三关——风寒感冒推三关

【功效主治】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主治气血虚弱、阳虚肢冷、腹痛、泄泻、风寒感冒、疹出不透。

【位 置】前臂桡侧缘,太渊至曲池成一条直线。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肘100~500 次。与肺经、攒竹合同,治疗风寒感冒。

六腑——清热凉血退六腑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主治高热、抽搐、癫痫、咽喉肿痛、热痢、大便干燥。

【位 置】前臂尺侧,阴池至鹰嘴突处成一条直线。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100~500 次。与脾经配合用于止汗;与三关同用有助于清热。

天河水——感冒发热常找它

【功效主治】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治外感发热、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抽搐、癫痫。

【位 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条直线。

【特效按摩】用示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或轻拍向肘横纹100~300 次。与攒竹、坎宫、太阳配合治疗风热感冒;与心经、六腑同用治疗夜啼。

箕门——清热利尿效果好

【功效主治】利尿、清热。主治小便赤涩、尿闭、尿潴留。

【位 置】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条直线。

【特效按摩】拇指指腹自膝盖内上推至腹股沟100~300 次。与丹田、三阴交配合治疗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