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经腧穴
少泽——清热利咽的功臣
少,小;泽,水泽凹陷处。穴居指端,脉气初出而微小,与少冲并列,故名。
【功效主治】清热利咽、通乳开窍。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鸣、乳少、视力下降。
【位 置】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 寸。
【快速取穴】手小指指甲底部与小指尺侧缘引线的交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掐按,以轻微疼痛为度,每次3~5 分钟,可缓解扁桃体炎、咽炎、结膜炎等。
前谷——产后调理好帮手
前,前方;谷,山谷。穴居小指本节前凹陷处,故名。
【功效主治】清利头目、安神定志、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热病、乳少、上肢麻痹、听力下降。
【位 置】在手指,第5 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快速取穴】半握拳,第5 掌指横纹尺侧端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掐按,以轻微疼痛为度,每次3~5 分钟,可调理产后无乳、乳腺炎等。
后溪——颈腰僵痛功效卓
握拳时,尺侧横纹头处即本穴,犹如沟溪,故名。
【功效主治】清心安神、通经活络。主治头项强痛、咽喉肿痛、疟疾、落枕、手指麻痹。
【位 置】在手内侧,第 5 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快速取穴】半握拳,掌远侧横纹头(尺侧)赤白肉际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掐按,每次3~5 分钟,有经络感传效更佳,可缓解腰痛、落枕、肩臂痛。
腕骨——五官疾病多按揉
本穴近腕骨,故名。
【功效主治】祛湿退黄、增液止渴。主治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
【位 置】在腕区,第5 掌骨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快速取穴】由后溪向上沿掌骨直推至一突起骨,于两骨之间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3~5 分钟,每日2 次,对五官疾病有调理作用,如口腔炎、耳鸣等。
阳谷——明目安神靠阳谷
穴居手外侧三角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凹陷内,状若山谷,故名。
【功效主治】明目安神、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发热、腕臂痛。
【位 置】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手背尺侧,三角骨的后边。由腕骨向上,三角骨与尺骨茎突之间的凹陷中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本穴3~5 分钟,每日2 次,对五官病症有较好疗效,如神经性耳聋、耳鸣、口腔炎、齿龈炎、腮腺炎等。
养老——老年保健不可少
养,供养;老,老人。本穴主治老年疾病,故名。
【功效主治】清头明目、舒筋活络。主治目视不明,头痛,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
【位 置】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 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快速取穴】用一手指按在尺骨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手掌旋后,在手指滑入的骨缝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掐按本穴,至稍微疼痛,并缓慢活动患处,对急性腰扭伤、落枕、脚踝扭伤,可明显缓解症状。
支正——缓解头晕、目眩
支,即上肢;正,正中。穴当前臂之中,故名。
【功效主治】安神定志、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眩、发热、癫狂、肘臂酸痛。
【位 置】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 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快速取穴】阳谷与小海连线的中点下1 寸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5 分钟,每日2 次,可缓解头晕、目眩等。
小海——改善牙龈炎效果佳
小,指小肠经;海,指脉气汇集处。脉气深大如水流入海处,故名。
【功效主治】安神定志、清热通络。主治肘臂疼痛、癫痫、耳部疼痛。
【位 置】在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快速取穴】微曲肘,在尺神经沟中,用手指弹敲此处时有触电麻感直达小指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5 分钟,每日2次,可缓解牙龈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等。
肩贞——肩关节的康复师
肩,肩部;贞,正。本穴位于肩后缝端,为肩之正处,故名。
【功效主治】清头聪耳、通经活络。主治肩背疼痛、手臂麻木、颈淋巴结结核、耳鸣。
【位 置】在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 寸。
【快速取穴】臂内收时,腋后纹头直上1 寸,三角肌后缘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用一定力度按压本穴至酸胀,再活动肩部,可改善肩关节疼痛及活动不利。
臑俞——上肢麻木可预防
臑,上臂;俞,腧穴。穴在臑部,为经气输注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化痰消肿。主治肩臂疼痛、颈淋巴结结核。
【位 置】在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快速取穴】用手指从腋后纹头端肩贞垂直向上推至肩胛冈下缘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至酸胀,每次3~5 分钟,可改善及预防肩周炎、肩臂酸痛无力、上臂疼痛等。
天宗——肩颈疼痛按天宗
天,上部;宗,本,中心。穴在肩胛冈中点下窝之正中处,故名。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理气消肿。主治肩胛疼痛、肩部酸痛、乳腺炎、气喘、落枕。
【位 置】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上1/3 与下 2/3 交点凹陷中。
【快速取穴】以对侧手由颈下过肩,手伸向肩胛骨处,中指指腹所在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以一定节律按揉本穴,每日3~5 分钟,可有效改善及预防上肢麻木、颈肩部疼痛。
秉风——肩胛疼痛就推它
秉,承受;风,风邪。穴在易受风邪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散风活络、止咳化痰。主治肩胛疼痛、手臂酸麻。
【位 置】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
【快速取穴】天宗直上跨过至肩胛部凹陷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以一定节律按揉本穴,每日3~5 分钟,可缓解肩胛神经痛。
曲垣——放松身心缓情绪
曲,隐秘也;垣,矮墙也。本穴处肩胛棘隆起,弯曲如墙垣,故名。
【功效主治】舒筋散风、通络止痛。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冈上肌腱炎、肩周炎。
【位 置】在肩胛区,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
【快速取穴】臑俞与第2 胸椎棘突连线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1.指压本穴,可以使身体感到轻松,有舒缓情绪之效。2.用掌根揉曲垣、天宗、大椎各10 次,可缓解背痛。
肩外俞——颈肩头痛均可用
肩中俞外下方即为本穴,故名。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位 置】在脊柱区,第1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 寸。
【快速取穴】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线与第 1 胸椎棘突下的水平线相交处即是。
【特效按摩】1.按摩本穴可缓解肩部酸痛。2.以拇指点按肩外俞、天宗、大椎、颈百劳各10 次,可辅助治疗颈椎病。
肩中俞——让肩背更有力
本穴在肩部,位处大椎与肩井之中间,近于督脉,督脉居背部正中,故名。
【功效主治】解表宣肺。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肩背疼痛、目视不明、眼睛疲劳。
【位 置】在脊柱区,第7 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2 寸。
【快速取穴】大椎旁开2 寸处即是。
【特效按摩】1.中指按压本穴,左右各3~5 分钟,可调理视力减退等。2.以拇指点按肩中俞、天宗、大椎、颈百劳,可缓解颈肩背痛。
天窗——落枕时可找它
天,天空,指上部;窗,窗户。本穴在头部,位于上,主治耳病,可通耳窍,如开天窗。
【功效主治】息风宁神、利咽聪耳。主治头痛、耳鸣、咽喉肿痛、痔疮等。
【位 置】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快速取穴】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后缘,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特效按摩】落枕时拇指按揉本穴至酸胀,并缓慢活动颈部,可改善症状。
天容——五官疾病可找它
天,天空,指上部;容,隆盛。穴位在头部,位于上方,为经气隆盛之处。
【功效主治】清热利咽、消肿降逆。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哮喘。
【位 置】在颈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快速取穴】正坐位,头微侧。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落枕时拇指按揉本穴至酸胀,并缓慢活动颈部,可改善症状。
颧髎——治疗面瘫很有用
颧,颧部;髎,骨隙。穴在颧部骨隙中,故名。
【功效主治】祛风镇痉、清热消肿。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痉挛、牙痛、面痛、颊肿、面瘫。
【位 置】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颧骨最高点下缘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以一定节律按揉本穴,每次3~5 分钟,每日2 次,对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很不错的疗效,对缓解鼻炎、鼻窦炎、牙痛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听宫——改善听力好穴位
耳司听,宫居中。穴在耳屏前中央,故名。
【功效主治】聪耳开窍。主治耳鸣、耳聋、耳道流脓、牙痛、癫痫、颞下颌关节炎。
【位 置】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耳门与听会之间处即是。
【特效按摩】以双手拇指指尖轻轻按压本穴,每次3~5 分钟,可调理失音、耳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