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腧穴

任脉腧穴

会阴——妇科调理它帮忙

本穴为任、督、冲脉之交会,居前后二阴之间,故名。

【功效主治】醒神镇惊、通调二阴。主治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阴痛。

【位 置】在会阴区,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快速取穴】侧卧位,本穴在前后二阴中间。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本穴,每次3~5 分钟,长期坚持可调理妇科疾病。

曲骨——膀胱炎症效果好

曲骨原指耻骨联合部,因其骨略弯曲而名,因穴居其上,故名。

【功效主治】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遗精、阳痿。

【位 置】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髋两侧沿骨盆上缘向前正中线摸,至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深按本穴1~3 分钟,每日2 次,可改善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中极——膀胱问题不可少

中,中点;极,尽头。本穴位于人体上下之中点,又为躯干尽头所在,故名。

【功效主治】益肾兴阳、通经止带。主治遗尿、尿频、月经不调、阳痿、泌尿系统结石。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4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与肚脐连线的上1/5 与 下4/5 的交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或法作用于本穴,以酸胀为度,每日2 次,可治疗小便失禁。

关元——下半身虚弱无力就找它

关,关藏;元,本元。穴在脐下3 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主治虚劳羸瘦、眩晕、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尿、小便频数、癃闭、疝气、腹痛、泄泻、更年期综合征、小儿脱肛。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 3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4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指腹深压本穴3~5 分钟,以酸胀为度,长期坚持可改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下半身虚弱无力。

石门——按按本穴治腹胀

石,坚硬不通。本穴主治小腹坚硬疼痛,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止痛、通利水道。主治小便不利、遗精、阳痿、带下、崩漏、腹胀、水肿。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2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深压按揉本穴,每日3~5 分钟,以酸胀为度,可缓解腹胀、腹泻、肠炎等。

气海——补虚要穴

气,元气;海,海洋。穴在脐下,为人身元气之海,故名。

【功效主治】益气助阳、调经固精。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阳痿、遗精、闭经、痛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疝气、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5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2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手掌摩气海5 分钟,以酸胀透热为度,每日2 次,对气虚病症,如虚脱、形体羸瘦、乏力等有保健作用。

阴交——月经不调常来揉

穴为任脉、冲脉、足少阴三阴脉之交会处,故名。

【功效主治】调经固带、利水消肿。主治腹胀、水肿、泄泻、月经不调、带下、疝气。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拇指1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手掌按揉本穴5 分钟,以酸胀温热为度,每日2 次,可调理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阴部湿痒、睾丸神经痛等。

神阙——肚子毛病少不了

神,神气;阙,宫门。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

【功效主治】收降浊气。主治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虚脱、小儿惊风、小儿高热、小儿夜间哭闹、术后腹胀。

【位 置】在脐区,脐中央。

【快速取穴】肚脐所在处即是。

【特效按摩】手掌按揉本穴5 分钟,以酸胀温热为度,每日2 次,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水分——消除水肿的秘密

水,水谷;分,分别。穴在脐上1 寸,内应小肠,水谷至此分别清浊,同时本穴善治水病。

【功效主治】通调水道、理气止痛。主治腹痛、泄泻、翻胃吐食、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尿频、夜尿症。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1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1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掌揉水分5 分钟,以局部透热为度,每日2 次,可改善水肿。

下脘——肠胃不适的专家

脘,胃脘。穴居胃脘下部,故名。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主治腹痛、腹胀、胃下垂、食谷不化、呕吐、泄泻、虚肿、消瘦。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手掌按揉下脘5 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2 次,对胃炎、胃溃疡、肠炎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建里——胃部冷痛可艾灸

建,此指调理;里,即腹里。本穴可调理脾胃功能,故名。

【功效主治】和胃健脾、通降腑气。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食欲不振、水肿。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3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4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建里5 分钟,以酸胀透热为度,每日2 次,可有效改善胃部冷痛。

中脘——胃部病症第一穴

脘,胃脘。穴居胃脘中部,故名。

【功效主治】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食物不易消化、

泄泻、黄疸、咳喘痰多、癫痫、失眠、妊娠反应、高脂血症。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剑胸结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掌揉中脘5 分钟,以酸胀透热为度,每日1 次,可缓解失眠、心烦、癫痫、荨麻疹等。

上脘——增加胃动力

脘,胃脘。穴居胃脘上部,故名。

【功效主治】和胃降逆、化痰宁神。主治胃痛、呕吐、腹胀、吞酸、食物不易消化、吐血、黄疸、癫痫。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 5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肚脐与剑胸联合连线的中点直上1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手掌按揉上脘5 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2 次、对膈肌痉挛有一定的疗效。

巨阙——让身体更年轻

巨,巨大;阙,宫门。本穴为心之募穴,如心气出入的大门,故名。

【功效主治】安神宁心、宽胸止痛。主治胃痛、呕吐、胸痛、心悸、癫痫、哮喘、膈肌痉挛。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 6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中脘与剑胸联合部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点按巨阙5 分钟,以酸胀、轻微疼痛为度,每日1 次,可改善惊悸、健忘、癫痫等。

鸠尾——缓解胃炎无忧愁

鸠尾,斑鸠的尾,形容胸骨剑突,穴在其下,故名。

【功效主治】安心宁神、宽胸定喘。主治胸闷、心悸、呕吐、腹胀、癫狂、小儿夜间哭闹。

【位 置】在上腹部,剑胸结合下1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从剑胸结合部沿前正中线直下1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经常以拇指按揉本穴5 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2 次,可缓解支气管炎、胃炎、胃神经痛、呕吐等。

中庭——贲门痉挛可找它

庭,庭院。任脉由本穴进入胸廓,犹如任脉脉气从宫门即巨阙行至庭院中,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消胀、降逆止呕。主治胸胁胀满、心痛、呕吐、小儿吐乳。

【位 置】在胸部,剑胸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下缘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点按5 分钟,以酸胀为度,对食管炎、贲门痉挛有一定治疗作用。

膻中——气不顺找它帮

膻,指胸腔,穴居其中,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胸痛、心悸、咳嗽、哮喘、乳汁少、乳腺炎、呕逆、呕吐、晕车、晕船、低血压。

【位 置】在胸部,横平第 4 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对应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或掌推本穴5 分钟,以酸胀或症状缓解为度,每日2 次,可明显缓解胸闷、气短、咳喘、胸痛、心悸、呕吐等。

玉堂——常按可改善胸闷

玉,玉石;堂,殿堂。玉有贵重之意。穴位所在相当于心的部位,因其重要故比之为玉堂。

【功效主治】宽胸止痛、止咳平喘。主治胸痛、胸闷、咳嗽、哮喘、呕吐。

【位 置】在胸部,横平第3 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向上推1 肋骨,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

【特效按摩】点按本穴3~5 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2 次,可减轻胸部憋闷感。

紫宫——呼吸顺畅的好帮手

紫,指赤色,与绛同义;中央为宫。昔称心脏为“绛宫”,可见紫宫实指心主,考任脉至此,正内合于心,心为血之主宰,穴当其处,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止咳、清肺利咽。主治咳喘、胸痛、胸闷 。

【位 置】在胸部,横平第2 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在胸部,平第2 肋间隙,当前正中线上。

【特效按摩】拇指点按紫宫至酸胀,每日2 次,可达到宽胸理气的作用。

华盖——让咽喉更舒服

本穴所在相当于肺脏部位,肺为五脏之华盖,本穴主肺脏咳喘诸疾,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利肺、止咳平喘。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

【位 置】在胸部,横平第 1 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或示指点揉本穴3~5 分钟,配合吞咽动作,每日1 次,对咽喉干涩有一定的疗效。

璇玑——定喘顺气来找它

璇玑,此指北斗七星。本穴位于胸骨柄之正中,内应于肺脏。肺主气,朝百脉,意指肺之功能如众星拱北,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利肺、止咳平喘。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胃中积滞。

【位 置】在胸部,胸骨上窝下1 寸,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缘与胸骨角连线的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经常用拇指按揉本穴3~5 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2 次,可改善咳嗽气喘、气管炎等。

天突——改善呃逆疗效好

天,天空;突,突出。穴在气管上段,喻为肺气上通于天的部位,故名。

【功效主治】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咳嗽、咽喉肿痛、急性喉炎、慢性咽炎。

【位 置】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两侧锁骨中间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本穴10 次,配合憋气半分钟,对改善呃逆有一定的效果,若无效再按压1 遍。

廉泉——中风失语它来救

廉,同隅,潮水;泉,水泉。穴近舌下腺,与津液有关,又为“脉气所发”如泉处,故名。

【功效主治】利喉舒舌、消肿止痛。主治舌强不语、吞咽困难、口舌生疮、味觉变淡。

【位 置】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仰靠坐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与下颌中间即是。

【特效按摩】1.拇指点按或指掐本穴3~5 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2 次,对缓解声音嘶哑有一定的作用。2.配合金津、玉液、天突、少商,可辅助治疗中风失语。

承浆——口腔疾病全能手

承,承受;浆,水浆。以穴居下唇陷中,水浆入口,下唇相承,故名。

【功效主治】疏风泻火、通利口齿。主治口眼歪斜、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三叉神经痛。

【位 置】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快速取穴】颏唇沟的正中,按压有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点按承浆、通里、合谷各5 分钟,以酸胀至轻微疼痛为度,每日1~2 次,对口腔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如牙痛、流涎、口舌生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