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腧穴
承泣——赶走黑眼圈
承,承接;泣,落泪。穴在目下,泣下则相承,故名承泣。
【功效主治】散风清热、明目止泪。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近视、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位 置】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
【快速取穴】直视前方,瞳孔正下方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即是。
【特效按摩】1.用示指指腹揉承泣1~3 分钟,可促进眼部气血循环,改善黑眼圈。
2.经常按摩本穴对眼部具有保健作用,可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视神经萎缩等眼部病症。
四白——明目养颜的好帮手
本穴在目下1 寸,为上下左右四面,平白无饰、光明显见之处,故名四白。
【功效主治】祛风明目、通经活络。主治目赤肿痛、近视、头痛、牙痛、黄褐斑。
【位 置】在面部,眶下孔处。
【快速取穴】直视前方,瞳孔直下,在眶下孔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示指指腹按揉本穴,有酸胀感为佳,每次1~3 分钟,可缓解眼疲劳、眼干涩等。
巨髎——五官病症的专家
巨,大;髎,骨空处。本穴位于颧骨与下颌骨间的较大凹陷处,故名巨髎。
【功效主治】清热息风、明目退翳。主治口眼歪斜、牙痛、鼻出血、唇颊肿、眼睑痉挛。
【快速取穴】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直线与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1.点按巨髎3~5 分钟,可辅助治疗口眼歪斜。2.坚持按摩本穴对于五官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如近视、结膜炎、鼻炎、上颌窦炎、牙痛等。
地仓——提拉养颜驻青春
地,即下部;仓,为收藏粮食之处。本穴位于面之下部,且口腔为容纳水谷食物之所,故名。
【功效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痉挛、三叉神经痛。
【位 置】在面部,口角旁开0.4 寸(指寸)。
【快速取穴】口角旁,本穴在鼻唇沟或鼻唇沟延长线上。
【特效按摩】1.轻闭口,用示指指甲垂直下压本穴,每日早晚各1 次,每次1~3 分钟,有改善面部松弛、提拉嘴角的功效。2.经常按摩本穴可治疗口角炎、小儿流涎。
大迎——改善面部气色差
大,大小之大;迎,迎接。本穴在大迎脉(面动脉)旁,故名大迎。
【功效主治】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主治颊肿、牙痛、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
【位 置】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的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按揉大迎,每次1~3 分钟。可促进局部气血循环,预防面部病症。
颊车——口眼歪斜寻颊车
颊,指面旁;车,指牙关。穴当颊部咬肌处,故名颊车。
【功效主治】祛风清热、开关通络。主治口眼歪斜、牙痛、扁桃体炎、颞下颌关节炎。
【位 置】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
【快速取穴】沿下颌角角平分线上一横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揉双侧本穴,每次3~5 分钟,对下颌关节炎、腮腺炎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下关——口耳病症常备穴
本穴位于颧弓之下,与上关相对,故名下关。
【功效主治】消肿止痛、聪耳通络。主治耳聋、耳鸣、牙痛、口眼歪斜、高血压、颞下颌关节炎。
【位 置】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快速取穴】耳屏向前1 横指可触及一高骨,其下方有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1.用双手示指、中指按揉穴位,每次1~3 分钟,以酸胀为度,能够有效地治疗耳鸣、耳聋,对下颌脱臼、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也有显著疗效。2.长期按摩还能辅助治疗高血压、缓解眩晕。
头维——头痛、目眩来找它
穴在头部发角,为头之维,故名头维。
【功效主治】清头明目、止痛镇痉。主治头痛、眩晕、眼睑痉挛、脱发、斑秃、少年白发。
【位 置】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 寸,头正中线旁开4.5 寸。
【快速取穴】额角向发际里轻推约1 指宽处即是。
【特效按摩】1.双手拇指按压双侧头维,配合呼吸缓慢地按揉,约5 秒为1 组,持续3~5 分钟,配合合谷按摩可止头痛,配合太冲按摩可治疗目眩。2.长期按摩本穴可辅助治疗高血压。
人迎——调节血压保健康
人,人类;迎,迎接。古者以此候三阳之气,谓人气所迎会也,故名人迎。
【功效主治】利咽散结、理气降逆。主治咽喉肿痛、甲状腺肿大、头痛、眩晕、高血压。
【位 置】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喉结旁开2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上下按压穴位,力度不宜过大,每日2 次,每次1~3 分钟,对高血压、咽喉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大等具有保健作用。
水突——化解咽喉肿痛
水,水谷饮食;突,通道。穴在食管旁,故名水突。
【功效主治】清热利咽、降逆平喘。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颈淋巴结结核。
【位 置】在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
【快速取穴】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气舍连线中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住本穴,以不感到难受为宜,逐渐用力深按,保持10 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持续3~5 分钟,每日3~4 次,对治疗咽喉肿痛效果颇佳。
气舍——缓解落枕有奇效
气,空气;舍,宅舍。穴在气管旁,犹如气之宅舍,故名。
【功效主治】清咽利肺、理气散结。主治咳嗽、咽喉肿痛、落枕、甲状腺肿瘤、颈项强痛。
【位 置】在胸锁乳突肌区,锁骨上小窝,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人迎直下,锁骨的上缘处即是。
【特效按摩】落枕时配合翳风按揉,手法要轻揉,按揉至肌肉疼痛缓解即可。
缺盆——手指麻木可找它
穴当锁骨上窝内,此窝凹陷如盆,形状不规则,故名。
【功效主治】宽胸利膈、止咳平喘。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颈淋巴结结核、手指麻木。
【位 置】在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 寸。
【快速取穴】乳中线直上锁骨上方有一凹陷处,按之有酸胀感处即是。
【特效按摩】手指麻木时,拇指点揉缺盆,有酸胀感为宜,有时可感传至上肢,直至酸胀减弱,松开手指,麻木多有改善。
气户——咳嗽气喘不再怕
户,门户。本穴善治喘逆上气,功在肃降肺气,犹如气息出入之门户,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宽胸、止咳平喘。主治咳嗽、哮喘、呃逆、胸胁胀满。
【位 置】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 寸。
【快速取穴】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处,按之酸胀处即是。
【特效按摩】平躺时,按摩本穴可缓解咳嗽气喘。
库房 ——缓解胸闷胀痛
库房为储物之所,本穴居肌肉丰厚隆起处,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宽胸、清热化痰。主治咳嗽、哮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
【位 置】在胸部,第1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 寸。
【快速取穴】从乳头所在间隙沿垂直线向上3 个肋间隙,按之酸胀处即是。
【特效按摩】平躺时,配合屋翳按摩可缓解胸闷胀痛。
屋翳——配合库房解胸闷
屋翳,指顶部的覆盖物,穴在上胸部,故名。
【功效主治】止咳化痰、消痈止痒。主治咳嗽、哮喘、胸胁胀满、乳腺炎、乳腺纤维瘤、肋间神经痛。
【位 置】在胸部,第2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 寸。
【快速取穴】从乳头所在间隙向上2 肋间隙为第2 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特效按摩】同库房。
膺窗—— 常按膺窗,咳嗽不来
膺,胸膺;窗,窗户。穴在胸膺部,犹如胸室之窗,故名。
【功效主治】止咳宁嗽、消肿清热。主治咳嗽、哮喘、胸胁胀痛、乳腺炎、乳汁不畅。
【位 置】在胸部,第3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 寸。
【快速取穴】从乳头所在间隙向上1 肋间隙为第3 肋间隙,按之酸胀处即是。
【特效按摩】拇指按摩本穴,每日2 次,可降低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缓解咳嗽气喘、胸肋胀满等。
乳中——乳腺疾病保健穴
本穴位处乳头之正中,故名。
【功效主治】调气醒神。对乳腺疾病、性冷淡有一定的疗效。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位 置】在胸部,乳头中央。
【快速取穴】乳头所在处即是。
【特效按摩】治疗产后乳少者,用拇指和示指轻捏转乳头或以指腹按压,每次1~3分钟,配合乳根效更佳。
乳根——让乳房更健康
本穴位于乳房根部,故名。
【功效主治】通乳化瘀、宣肺利气。主治咳嗽、哮喘、胸闷、乳腺炎、产后缺乳、乳汁不畅。
【位 置】在胸部,第5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 寸。
【快速取穴】男性在乳头下1 肋处。女性在乳房根部弧线中点处。
【特效按摩】治疗产后乳少者,以拇指点揉乳根,同时配合乳中效更佳。
不容——让肠胃更健康
容,容纳。穴在上腹部,意指胃纳水谷达此高度,不可再纳,故名。
【功效主治】调中和胃、理气止痛。主治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咳嗽,咳痰。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6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向上量两个4 横指,再水平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点揉不容,同时配合承满、梁门,由轻到重,可逐步缓解胃胀、呕吐等,对缓解肋间神经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承满——远离消化不良
承,受纳;满,饱满。穴近胃上部,意指承纳水谷饮食,至此已达饱满,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主治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吐血。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5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天枢上5 寸,不容下1 寸,上脘旁开2 寸。
【特效按摩】用拇指点揉承满,同时配合不容、梁门,由轻到重,可逐步缓解消化不良等。
梁门——消食和胃它有功
梁,横梁;门,出入之处。穴当胃脘部,故名。
【功效主治】和胃理气、健脾调中。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水平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点揉梁门,同时配合不容、承满,由轻到重,可消食和胃。
关门——反酸症状就找它
关,关隘;门,出入之处。穴在上腹部,当胃肠通道的关口,故名。
【功效主治】调理肠胃、利水消肿。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水肿。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3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4 横指,再水平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三指并拢垂直下按,稍用力,每次1~5 分钟,每日2 次,可缓解反酸。
太乙——恶心欲呕按太乙太,即大;乙,曲。本穴位于腹部,内应于长且多曲之小肠腑,故名。
【功效主治】涤痰开窍、镇惊安神。主治胃痛、癫狂、心烦、恶心、烦躁。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2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3 横指,再水平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三指并拢垂直下按,稍用力,每次1~5 分钟,每日2 次,可治疗恶心欲呕。
滑肉门——让身材更窈窕
滑肉,指初步消化后的精细食物。穴平脐上1 寸,食物至此已分清别浊,犹如精细食物通过之门户,故名。
【功效主治】镇惊安神、清心开窍。主治胃痛、呕吐、癫狂、吐舌、神经衰弱。
【位 置】在上腹部,脐中上1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1 横指,再水平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每日坚持按摩本穴,有塑身、保持体态的功效。
天枢——腹泻、便秘都可用
枢,枢纽。本穴位于腹部之正中水平,功在输转中焦与下焦之气机,具有枢纽之效,故名。
【功效主治】调中和胃、理气健脾。主治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女子腹部肿块、月经不调、痛经、肥胖。
【位 置】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中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经常按摩本穴可改善胃肠功能,治疗便秘、胃肠炎、小儿腹泻等。
2.以拇指向下按压30 秒后放开,重复按压几次;或握空拳敲打数分钟。左右穴都做,有瘦身减肥、消水肿的功效。
外陵——痛经、肠痉挛全搞定
外,指腹中线之外侧;陵,喻指高起之处。本穴位处脐腹之外下方,正为腹直肌隆起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和胃化湿、理气止痛。主治腹痛、痛经、疝气、胃下垂。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 1 横指,再水平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肠痉挛或者痛经时按摩本穴,每次3~5 分钟,可缓解疼痛。
大巨——缓解下腹疼痛
巨,大。本穴位于腹部隆起之最高突处,故名。
【功效主治】调肠胃、固肾气。主治腹胀、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腰扭伤。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 2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3 横指,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腹痛时按摩本穴,每次3~5 分钟,可减轻疼痛。
水道——对付小便问题
水,水流;道,通道。本穴位于小腹部,内应于膀胱,功在通利水道,故名。
【功效主治】利水消肿、调经止痛。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小腹胀满、痛经、不孕、疝气、泌尿系统结石。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4 横指,再水平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每日坚持按揉本穴,改善小便淋漓不尽效果显著。
归来——解决难言之隐
归,归还;来,到来。本穴能治疗子宫脱垂,使其回复原位,故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主治腹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阴道脱垂、 带下、阳痿。
【位 置】在下腹部,脐中下4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快速取穴】从耻骨联合上缘上1 横指处再旁开3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三指指腹垂直下按本穴,以中指为中心,由内而外按揉,每日2 次,长期坚持,可改善月经不调、不孕、带下、阳痿等。
气冲——肠鸣、腹痛不用怕
气,经气;冲,冲要。穴在气衔部位,为经气流注之冲要,故名。
【功效主治】调经血、舒宗筋、理气止痛。主治腹痛、阳痿、疝气、月经不调、不孕、 膀胱炎、遗尿、尿频。
【位 置】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 寸,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2 寸处即是。
【特效按摩】肠鸣、腹痛时配合气海,以示指指腹按揉,每次3~5 分钟,可缓解症状。
髀关——改善下肢麻木
髀,股部;关,指转动处。穴近股关节,故名。
【功效主治】强腰膝、通经络。主治下肢痿痹、腰膝冷痛、腹痛、肥胖、坐骨神经痛。
【位 置】在股前区,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 3 条肌肉之间凹陷中。
【快速取穴】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屈股时和会阴相平的连线上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治疗下肢麻木无力时,配合伏兔,用三指按揉或握拳轻敲,每次3~5分钟。
伏兔——腰腿舒服少不了
伏,俯伏。穴在大腿前面股四头肌隆起处,形似伏兔之状,故名。
【功效主治】散寒化湿、疏通经络。主治腰膝冷痛、下肢痿痹、疝气、坐骨神经痛、肥胖。
【位 置】在股前区,髌底上6 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快速取穴】手掌后第1 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当中指尖端所达处即是。
【特效按摩】治疗下肢麻木无力时,配合髀关,用三指按揉或握拳轻敲,每次3~5 分钟。
阴市——下肢水肿它擅长
阴,阴阳之阴,指寒邪;市,集市,聚散之意。穴能疏散膝部寒气,故名。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腹胀、腹痛、腿膝痿痹、屈伸不利、下身发冷。
【位 置】在股前区,髌底上3 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
【快速取穴】伏兔与髌底处侧端连线中点即是。
【特效按摩】下肢水肿时,可用拇指点按本穴,每次3~5 分钟,每日3 次,症状会有所改善。
梁丘——胃痛必不可少
梁,山梁;丘,丘陵。形如山梁丘陵,穴当其处,故名。
【功效主治】理气和胃、通经活络。主治急性胃炎、乳腺炎、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腹泻。
【位 置】在股前区,髌底上 2 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下肢用力蹬直时,髌骨外上缘的凹陷正中处即是。
【特效按摩】1.胃痛时点揉本穴,直至局部压痛感减轻,胃痛多有好转。2.长按梁丘对保护膝关节有一定的作用。3.以拇指向下按30 秒后放开,重复几次;或握空拳敲打数分钟。左右穴都做。对急性胃病发作有急救之效。
犊鼻——治疗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
犊,小牛。膝部髌韧带两旁凹陷宛如牛犊鼻孔,穴在其中,故名。
【功效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膝肿痛。
【位 置】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快速取穴】屈膝45°,髌骨外下方的凹陷中即是。
【特效按摩】经常按摩本穴,对肛门括约肌功能消失或减退也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
足三里——善腹部、下半身病痛
本穴位于膝下3 寸,因称“三里”。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主治胃痛、呕吐、反胃、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腺炎、虚劳羸瘦、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头晕、失眠、癫狂、膝痛、下肢痿痹、水肿、黄褐斑、少年白发、更年期综合征、产后缺乳。
【位 置】在小腿外侧, 犊鼻下3 寸, 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犊鼻直下量4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经常用指间关节按摩本穴,每日5~10 分钟,可以增强体质、消除疲劳、延缓衰老,还可降低血脂。2.胃痛时稍用力按揉本穴50 ~60 次,以酸胀为度,配合梁丘、内关效更佳。3.以拇指向下直按30 秒后放开,重复按压几次;或握空拳敲打数分钟。左右穴都做,孕妇禁用,可缓解各种疼痛,尤其是腹部、下半身病痛。
上巨虚——可解毒通便
上,上方;巨,巨大;虚,空隙。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空隙,穴在此空隙上方,故名。
【功效主治】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主治肠痛、阑尾炎、泄泻、便秘、下肢痿痹。
【位 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当犊鼻向下,直量两次4 横指处,当胫、 腓骨之间即是。
【特效按摩】若遇排便不畅,可在平时用拇指按揉本穴,每日3~5 分钟,可有效改善。
条口——让肩膀活动起来
穴处胫骨前肌,狭长如“条”;又居胫腓两骨之间, 按之虚大有“口”,故名。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理气和中。主治下肢痿痹、肩臂痛、膝关节疼痛、下肢发冷。
【位 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平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在胫、腓骨之间。
【特效按摩】肩关节活动不利时,可用力掐按对侧本穴,以酸胀明显为度,同时活动患者肩关节,每次2~3 分钟。
下巨虚——消化不良常按揉
下,下方;巨,巨大;虚,空隙。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空隙,穴在此空隙下方,故名。
【功效主治】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主治小腹痛、泄泻、痢疾、乳腺炎、下肢痿痹。
【位 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从条口向下量1 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凹陷处。
【特效按摩】若遇泻下不消化食物,可长期按揉本穴,每次3~5 分钟。
丰隆——除湿化痰第一穴
丰,丰满;隆,隆起。穴在小腿肌肉丰满隆起处,故名。
【功效主治】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主治咳嗽、痰多、哮喘、头痛、眩晕、癫痫、下肢痿痹、肥胖、食欲不振、高脂血症。
【位 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 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快速取穴】犊鼻与解溪连线的中点,条口外侧1 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1.长期按揉本穴,可缓解痰多、咳嗽、鼻炎等。2.以拇指向下按压30 秒后放开,重复按压几次。左右穴都做,可丰胸、健脾理胃。解
解溪——对牙痛、心烦说再见
解,分解;溪,沟溪,指体表较小凹陷。穴在踝关节前骨节凹陷中,故名。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足踝肿痛、痛风。
【位 置】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令足趾上跷,显现足背部两肌腱,穴在两腱之间,内、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特效按摩】本穴能引上焦郁热下行,故常按本穴位,能够治疗牙痛、心烦、目赤等。
冲阳——除胃病,增食欲
冲,冲要;阳,阴阳之阳。穴在冲阳脉(足背动脉)所在之处,故名。
【功效主治】和胃化痰、通络宁神。主治胃痛、口眼歪斜、牙痛、足背肿痛、多汗症。
【位 置】在足背,第2 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快速取穴】足背最高点、两条筋之间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胃痉挛、胃炎反复发作时,用拇指指尖下压按摩本穴,可及时缓解症状。
陷谷——治慢性胃炎、肠炎
陷,凹陷;谷,山谷。穴在足背第2、3 跖骨间凹陷如谷处,故名。
【功效主治】和胃行水、理气止痛。主治目赤肿痛、足背肿痛、慢性胃炎、肠炎、腰扭伤。
【位 置】在足背,当第2、3 跖骨间,第2 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快速取穴】足背第2、3 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即是。
【特效按摩】经常按摩本穴可调理消化系统病症,如慢性胃炎、肠炎等。
内庭——止牙痛疗效佳
内,里边;庭,庭院。穴处趾缝之间,犹如门内的庭院,故名。
【功效主治】清胃泻火、理气止痛。主治牙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鼻出血、发热、腹痛、腹胀、便秘、痢疾、足背肿痛、神经性呕吐。
【位 置】在足背,第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足背第2、3 趾的趾蹼正中略后约半横指处即是。
【特效按摩】用拇指掐按本穴至出现疼痛感,保持刺激3~5 分钟,牙痛、牙龈炎发作时能缓解疼痛。
厉兑——常按厉兑,改善睡眠
厉,指足部;兑,通“锐”,意为尖端。本穴位于足趾的最前端,故名。
【功效主治】清热和胃、苏厥醒神、通经活络。主治牙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鼻出血、癫狂、发热、足背肿痛、神经衰弱、多梦。
【位 置】在足趾,第2 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 寸(指寸)。
【快速取穴】足背第2 趾趾甲内侧缘与趾甲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即是。
【特效按摩】以拇指掐按本穴,轻微刺激,每次1~3 分钟,每日2 次,配合内关、神门可有效改善多梦,使夜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