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MongoDB的由来与发展

5.1.1 MongoDB的由来与发展

关系型数据库已经出现了40多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数据库领域的王者,如SQL Server、MySQL和Oracle等,目前在数据库领域仍处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信息时代数据量的增大以及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关系型数据库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

大数据处理能力差;

程序产出效率低;

数据结构变动困难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更好的数据存储方案——NoSQL数据库应运而生。所谓NoSQL,并不是指没有SQL,而是Not only SQL,即非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这类数据库的主要特点包括非关系型、水平可扩展、分布式与开源;另外,它还具有模式自由、最终一致性(不同于关系数据库事务的ACID)等特点,因此它更能适用于当前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NoSQL数据库常用的存储模式有key-value存储、文档存储、列存储、图形存储等,MongoDB是其中文档存储的典型代表。MongoDB公司的前身10 gen团队于2007年10月开发了MongoDB数据库,并于2009年2月首度推出。经过10多年的发展,MongoDB数据库已经逐渐趋于稳定,更多的公司开始使用MongoDB。

根据本书第1章图1-10DB-Engines给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流行度排名,可以看到:前4名依然是关系型数据库Oracle、MySQL、微软的SQL Server和PostgreSQL。值得关注的是,MongoDB已经超越很多关系型数据库排在第5位。关系型数据库已经发展了40多年,而MongoDB作为NoSQL数据库中流行度最高的产品距离2009年首推至今仅用10多年就达到这种高度,可见其发展的迅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