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小结

战国时期,诸子对商周王官之学的继承、私家学术的兴起、文献体裁的多样性以及诸子学说之间的改造与互摄,既构成了诸子学术兴起的文献背景,又构成了“君子”思想含蕴转化的丰厚土壤。

在学术发展的共时性方面,我们既看到了“子”书“言公”的表现,又看到了诸家圆融互摄、改造别家言论以为己说张本的现象。诸子之间既然存在共通的资源,彼此之间的思想就难免有所重叠。这种重叠既体现在学派之间,也体现在地域之间。单凭某一个标准,根本无法彻底厘清先秦诸子的思想面貌。虽然楚竹书文献引发了学界对先秦学派判定问题的讨论,但是汉人用“六家”“九流十派”来判定学派,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学术背景的,在今后的研究中,仍不能忽视这一重要标准。